大唐之杜二传奇_第九十三章 请叫我杜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请叫我杜徵 (第1/1页)

    杜荷的心亦如这天空一样阴霾,握紧了双拳,掌心满是汗水,比起那块镇纸的后怕,更多的是心寒。凉了,彻底凉了,好不容易再次燃起的热血凉了下去:‘果然啊!我还是好吃好喝把这一辈子过了就算了吧!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对了!我一定不能要孩子,留着遭罪啊!’

    弘文馆也没有必要去了,杜荷慢慢往宫外溜达,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以后啊!就做个寓公得了,混吃等死!

    “杜二郎君,看你行色萧索,可是有什么心事吗?”行至两仪门口,一个糯糯的女声传来,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杜荷抬起了头,可不正是豫章公主。

    “公主,刚面见圣人出来,心有所得,正准备回家好好体会。”杜荷一看小姑娘,打个招呼,继续开溜。

    “郎君,多谢你昨日赠与我的镜盒,这个。。。这个香囊送给你!”小姑娘两只手一直糅在一起,说完直接给杜荷递了过去。

    杜荷愣了一下,小姑娘又伸了伸手,杜荷这才反应过来,伸出手接过了香囊,离得远,还没闻着味,红色丝线绣的三角形,上面有点绿色的图案,没认出来。

    “郎君,我先走了,母后说我们年龄还小,要多读书。”小姑娘赶紧收回了手:“郎君,告辞了!”转身、走得飞快。

    “杜荷谢过公主!”对着小姑娘的背影,杜荷赶紧开口道谢,可是声音很低沉,想必也是听不到的。

    看着手中的香囊,杜荷拿到鼻子面前深深吸了一口,淡淡地茉莉香,又望了望那消失在转角的背影,杜荷将香囊揣进了怀里,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在禁军侍卫诧异的眼神中往回走去。

    ......

    两仪殿

    “大家,杜二郎君请见。”谢贵从门外进来,对李二报告,临近年节,没什么闹心事,诸位相公都处理着常规事务,李二不算忙。

    “哦~~叫他进来。”李二纳闷了,叫他去读书了还跑回来干啥?难道刚刚那一镇纸没打着他,他心里不舒服?看了看桌上缺了一角的黑色镇纸,李二摸了摸,有些心疼。

    “陛下,小子杜二求见。”杜荷正正地立在李二对面,躬身行礼。

    “小子,你还有何疑问么?”李二挠了挠下巴说到。

    “陛下,诸位夫子、相公皆说你是爱受谏之明君,世人皆知你爱猎,魏相公数谏于你,每每欣然受之,独此事不受!”杜荷不管李二脸黑得跟锅底似的,继续说:“每出猎,云从者千人,前呼后拥,左牵黄,右擎苍,好不热闹;陛下射术精湛,每遇猛虎苍熊,纵是追击数里也必然中之,使之奔走不脱,陛下当得起一声大丈夫之赞。然小子却闻陛下数猎兔及麝者不中,不知为何?还请陛下解惑。”

    “杜二!叫你去好好读书!你跑来问这事是何意啊!”李二催胡子瞪眼的,摸了摸桌上的镇纸,又拿开了手。

    “还请陛下解惑。”杜荷是铁了心要当铁脑壳,不装南墙不回头了。

    “数猎才遇一虎,自然必猎之;而兔麝常有,随意射之便是,自然多有不中。这有何怪?”李二面色阴沉,还是答了杜荷的话。

    “陛下,现今我大唐便是这手持弓箭的猎者,突厥便是那难得一遇的熊虎,现熊虎已猎,只剩下高句丽、新罗、倭国、南诏、吐谷浑等兔麝之辈,若要猎之,断不可随意射之啊!这些许国家亦不只是兔麝,若不射杀或是圈养之,或有一二能变为新虎,譬如北方之薛延陀,不可不防。”杜荷说得是抑扬顿挫,再次下拜:“陛下,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若非如此,恐有被兔蹬伤,被鹰啄眼之患啊!”

    杜荷说完,常常抒了一口气,要不是刚刚吸了一口香囊里的香气,打死他也不愿意来面对李二了。

    “哦~~杜二,你还有几分见识嘛!那你说说,那些兔子要射杀,那些兔子要圈养啊?”李二又挠起了下巴。

    “陛下,小子以为高句丽、吐谷浑、薛延陀当射杀之,新罗、百济、倭国、南诏当圈养之,至于吐蕃,重伤驱走便是。”根据后世记忆加上今时研究,其实这些东西杜荷已经构思很久了。

    “那你说说为什么这三个要射杀啊?”

    “陛下,吐谷浑位于河西之地,地处西域咽喉要塞,当雷霆一击,灭其民、控其地,以畅通我大唐西行之路;薛延陀蚕食突厥旧地,其心昭昭,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必谨慎处之;至于高句丽,前朝三征,已显其害,高句丽亦知与我大唐必有一战,但其国小民贫,水陆并进,稳扎稳打,平之不难。”杜荷说到这停了一下,见李二面带喜色,赶紧说到:“陛下,怂恿海寇掳之并不是承认海寇为我大唐良善百姓,只要不再掠我大唐之民,便不出海击之便是,若是上岸,一样当贼寇剿灭;至于掳掠高句丽之事,便是它编练水师又有何惧?其兵之力有数,若兴水师,则其步卒必减,灭高句丽者,终以陆战为上。”说完在一瞟,完了,李二又变成黑锅脸了。

    “杜二,你是当真不想要脑袋了不成?”李二轻拍了一下桌子。

    “陛下,小子不敢,擅改国策本是死罪,陛下免了小子责罚已是天大的恩情了,只是。。。只是小子若是知之不言,那便是愧对陛下,愧对阿耶教诲。”杜荷赶紧编。

    “行了!抬起头来,让我看看我大唐的麒麟儿。”李二突然笑了起来“小子倒是好胆,想不到杜公一去,你这小子倒是开了窍,能有如此见识。赏你了!”指了指桌上缺角的镇纸。

    “谢陛下赏赐,这些不过是在弘文馆学习时,听闻诸位夫子教导学来的。”杜荷松了口气,总算是镇住李二了。

    “行了,都是在弘文馆学习,为何他人就没你这番见识啊!”李二又笑了笑:“可是小子,你要记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策可议,不可轻动,只此一次,永不为例!现在冬天已过,你那《绞羊毛》策准备的怎么样了?即然是你首倡,就多看着点。”。

    “是,陛下,那小子告退了,这就去少府看看,今年冬天必然织出上好的羊绒来。”目的达到,杜荷领着缺角的镇纸告退。

    看着杜荷出门后,李二的脸上渐渐变得严肃,“哼!”一声鼻音。

    “谢贵!去追上宝丰,就说杜构伤好之后,加上三十。。加上十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