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陇右出发 (第1/2页)
贞观三年六月初八,晴,空气中凝结着夏日的些许炎热,长安城外西校场,经过几轮选拔,卫国公李靖以及各卫大将军从十六卫挑选了此时李唐为之骄傲的最强阵容。作为即将成为行军大总管的李靖也很快的进入的了他的角色,端坐在马上,看着各卫的精兵强将不断的集结,显然他很是兴奋,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场而活的,比如这李靖,只见他稍微侧身对身边的副手张公谨说道:“弘慎(张公谨字),此次陇右练兵,你有什么想法啊,陛下信任你我,让我们领军出征已成定局,不知道你会选择哪为大将军随军出征啊。这人选可要在此次练兵中产生了,呵呵,不过也不能光听朝堂上的呼声,你说呢?”只见张公谨笑道:“卫公,这你可问对人了,按理说呼声高的将军自然对军功渴望至极,而战场用命,且还能带动士气,这个人勇武不说,就说这份军心就可用啊。不过,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量,没看提前就宣布那尉迟恭留守长安吗?这是以防出征之时,那世家门阀有异动,然而从各位将军的迫切心情来看,程知节可是呼声很高啊,况且他完全可自领一军,别看那家伙平日里装傻充愣的,战场上你何时听过他吃亏,奇兵一路可为将其列入,到时候就看卫公你怎么用他了。军法官自然是牛秀了,这么多年他都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军中,等到战事焦灼的时候,他也可领一军从正面或者侧面配合主力大军作战。另外宗室领军是那任城王李道宗,他的作战风格很是诡异,自领一路军马从侧面战场上协助大军主力作战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最让我期待的就是那李绩,积小胜为大胜就是他的作战方式,每次看似战果不大,但持久战拉锯战一开,他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李靖边听边点头,笑眯眯的捋须说道:“弘慎此言正解,要说你了解咱李唐的各位将军,你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啊。陛下命你协助老夫,定也是这个思量啊,不过怎么老夫觉得总是透着一些诡异呢?那张士贵、刘弘基、张亮和侯君集这四人只要出征也要争上一争的,他们可都很渴望战功的,不过这国战在即,他们为何不见人呢?难道陛下有其他打算?”张公谨微笑不语,指了指南方,伸了三根手指,李靖猛然一惊,小心的问道:“冯盎?南三地?”张公谨笑道:“卫公何必说出来呢?北征之路讲究速战速决,毕竟突厥遇到雪灾之后,六畜死得过多,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但那南三地需要布局,况且防止西域动荡,也要楔入几根钉子嘛。陛下私下命令,未经过中枢,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但也不全是,谁知道我们北征之后,会不会有其他几路大军协同作战呢?卫公,你就此安心吧,我们只管我们这边的事就行了。”李靖不断的点头,而此时十六卫精兵已然集结完毕,只见城门处,太子六率的一队人马出现了,不过后面好像跟着一队整齐的骑兵,为首一人正骑马端坐,与身旁的太子李承乾有说有笑的,此人正是赵王李宽。 李宽和李承乾今天兄弟俩的打扮很是出众,只见李宽穿着他那套黑色的死神重铠,那大大的弯刀也收入了那跟铠甲一体的刀鞘中,而且马屁股皮囊里左边是折叠的镰刀长棍,右边一把战弓只露出半个边角,但只从这半个边角就看到了复合弓的滑轮,显然是改良后的造型。太子李承乾却一身白色明光铠,配上那帅气的银盔宛如一儒将,如果再拎上一柄亮银枪的话,那就完全一副“赵子龙”的样子了。李承乾不断打量李宽的这套装备和战马,问道:“二弟,看似你的武器都很重嘛,还有你这身铠甲,你这一上马,这马明显就是一沉,你明显就是把这战马当成一匹驮马在用嘛。怎么?你想骑这匹马去陇右,之后骑它出征?”李宽笑道:“大哥,这匹马是我在很多马匹中挑选的一匹最为强壮的马了,只求行军而已,只要能驮动我和这一身装备行军就行,至于作战嘛,它可不行。不过出征之前,我估计还得挑选一匹合适的,实在不行的话,我就选一匹冲锋合适的马匹,现在这匹就当做驮马也可以的。”李承乾也撇嘴道:“也只好如此了,回头我在东宫内看看有没有强壮的马匹,回头帮你选选。”李宽听到很是高兴,说道:“那就提前谢过大哥了,无论没有没,我都承大哥这个情。”看到李宽没过于客气和推让,李承乾自然也很高兴,于是从腰间解下一把宝剑,说道:“二弟,看看这宝剑,这是父皇赐予我的,你来看看。”说着就将宝剑递给李宽,李宽接过一看,这宝剑比一般宝剑细而且长,古朴的造型显得有些年头了,拿在手里猛的抽出,只见一道寒光,李宽还特意用手指轻轻弹了剑身,一声清脆的嗡嗡声久久不停,李宽本人可是非常喜爱兵器的,于是就问道:“大哥,这宝剑可有名字?”李承乾说道:“太玄,据说是一位道家仙师的佩剑,流传很久了,父皇也是偶得。而且父皇观我平日里喜欢练练剑法,所以就赐给了我,二弟如若喜欢,为兄可转赠于你。”李宽笑着将宝剑还给了李承乾,说道:“大哥,我的兵器都是以重武器为主的,我的武功讲究的是大开大合,这轻巧的宝剑显然不合适我的。但如若什么时候我想去修道了,定向大哥讨要这宝剑,背在身上到是有着仙风道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