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疯暴_第二百五十九章 突厥的败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九章 突厥的败局 (第2/2页)

想个办法,或许假意议和会暂缓*的追击。要知道,战场之外的招数,我们也是能用得的,当年*不也与我突厥签下渭水之盟吗?”颉利不断的思索,随后说道:“嗯,此言有理,暂时议和,可为障眼法,最起码能稍微拖住*的步伐。只要给我们留下准备的时间,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集结草原的全部兵力,卷土重来,定要让*付出沉重的代价。”执失思力虽然不断的点头,但还是皱着眉头,说道:“可汗,末将倒是愿意为可汗奔走。但议和嘛,定不是我们与大唐谈判的筹码,现在看来,只能是说我们突厥要归降才能争取到一丝缓解。而且*之中也有来劝降之人,他们的论调最初是议和,现在估计整个*都是想我们归降才会罢休。大唐的莒国公唐俭在后面的追兵之中,不过末将请问,是与他假意谈归降?还是利用其他途径呢?”颉利思索了半天,回答道:“先与唐俭接触一下,你与他联合上书给大唐皇帝,他们讲究这些礼节程序,这样也比较可信,做戏就要做全套嘛,正所谓,兵不厌诈,两国邦交也是一样的。”执失思力这才鼓足勇气,说道:“可汗,末将定会为我突厥全力奔走,给今后争取个机会。”说着,执失思力调转马头,领着亲卫军直奔*的方向而去,希望能得到个“归降”的良好谈判开局。而一直未发言的阿史那欲谷设却问道:“可汗,那我们这边将如何准备战事啊?”颉利摇头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先是突利,后有契苾连虎,他们都归降了,最可气的是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都战败,而我们呢,只有独孤彦云这一个战果,难道我突厥往日的光辉真的到了尽头了吗?”叔侄二人开始迷茫了,从几年前的渭水之盟的强势到今日的连败受挫,让人真是摸不准头脑啊,大唐的发展真是太过迅速了,此消彼长之间,差距竟然在岁月的流失中给了突厥一个如此沉痛的教训。

    三日后,白道,李靖和李绩的大军终于汇合了。临时营帐内,他们两人作为主帅和主将正在商议,认为颉利虽然战败,但部众的兵马仍然很多,之后一定撤往沙漠,保存突厥的实力,*北击道路险阻且遥远,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再追击突厥会十分困难。如今朝廷派使节前往突厥,突厥军必定松懈,以为*不会继续攻击。如果这时候挑选一万精兵,携带二十天天的粮草,不需要进行战斗就可以将突厥可汗擒获。李靖的动作很是果断,而且还要亲自领军,有股不服老的气势。于是他们俩同张公谨商议进兵,张公谨表示反对,说:“陛下的诏书已经同意突厥投降,而且莒国公唐俭已经与突厥的统帅执失思力接触了,而且他已经前往突厥处,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兵攻击呢?万一战事一起,突厥那边以莒国公为人质,到时候我们该如何是好啊?”李靖却果断回答说:“这其实是当年韩信用来击败齐国的计策,唐俭之辈没有什么可惜的!如果我们在此时妇人之仁的话,那是对我大唐此战的不负责,我们耗费如此繁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就只能驱赶突厥大军,那与最初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得不偿失啊。相信唐俭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能以身犯险之人,哪个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啊?”而李绩也附和道:“虽然此举有些违背圣人教导,但这是国战,我相信陛下和莒国公都会理解的,此战不可不为。”张公谨也被李靖和李绩的强势暂时压制住,虽心中不忍,但也只能积极配合,希望唐俭能吉人天相吧。于是李靖决定趁夜出动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李绩部队尾随而行,双线才更加稳妥,也能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李靖军队很快到达阴山,遇到突厥军队的一千多个帐篷,于是将其全部秘密俘虏,只留下突厥牙帐在内,消息封锁的很是严密。

    颉利见到唐朝派遣使者前来,十分高兴,认为这回算是安全了。他认为执失思力很是得力,而这唐俭也太过好应付了吧,于是他大摆筵席,来招待*使节队伍。而另一头,李靖命令得意弟子苏烈率二百精锐骑兵为前锋,乘雾前进,到达突厥可汗的牙帐七里的地方,才被突厥军发现。这时突厥的可汗亲卫军再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苏烈大获全胜,颉利乘千里马逃走。李靖随后引军赶到,突厥溃不成军,唐俭也获救生还,这个结果算是很让人欣喜。李靖大军此次消灭突厥军一万余人,俘虏十余万,获得牲畜数十万,但突厥一方明显已是最后的抵抗了,只是偷跑了颉利,最大的战果是擒获其子叠罗施。颉利率领残兵一万余人打算逃入戈壁沙漠,却被屯于道口的李绩部堵截,其下部落大酋长皆帅众归降,李绩获得五万余俘虏。*对突厥大获全胜,平定了自阴山至戈壁沙漠一带的局势。

    颉利再次败走后,投奔位于灵州西北的苏尼失,计划投奔吐谷浑,现在也只有慕容伏允那里有一丝希望了。*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引兵前来,要求苏尼失交出颉利。颉利趁夜逃走,躲藏在荒谷中。苏尼失害怕*的军力,将颉利捕获。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帅众偷袭苏尼失营地,俘获了颉利送往长安,苏尼失举众投降,突厥势力因此完全从漠南消失,至此,从占襄追击开始,三个月左右的突厥之战终于结束。

    而在后续突厥后续战事开始就一直未参与的李宽却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回到了长安城外。将前朝之人的大队伍交给来接收的官员就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只是单独与独孤雨密谈了一炷香的时间,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李宽连城都未入,让接收萧后等人官员捎给李世民一封书信,随后就带着火麒麟卫匆忙的走了,直接北上,不做停留。而这拿着书信的官员却很有些很尴尬的看着萧后的车驾,因为他正是大唐的郢国公宇文士及,他的身份繁多,他乃前隋朝右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而且隋文帝诏尚隋炀帝女南阳公主,封尚辇奉御。其兄长宇文化及兵败后,宇文士及投靠唐朝,随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有功,封新城县公、郢国公,当时的皇帝李渊以宗室女妻之。而他的兄长宇文化及就是杀死前朝隋炀帝的罪魁祸首,真不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是不是在恶搞,心理很是阴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