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疯暴_第三百零三章 曾经的婚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曾经的婚约 (第2/2页)

他们俩去的时候,你能落下吗?想去吃东西,我还能阻止你吗?行了,你赶紧去研究能承载你的飞行器吧,估计咱们大唐是没那么结实的材料,这对你的研究很不利啊。”说着,李宽众人都哈哈大笑,李泰冷哼了一声,随后说道:“二哥,你就知道调侃我,说实话,要是能不继续胖,我就知足了,没奢求过其他。”李宽拍了拍李泰的肩膀,说道:“嗯,我相信青雀你心思,等一会儿我看看能不能来武德殿与你们一同用膳,咱们也聚聚,等我啊。”说着,李宽转身与燕无双直奔两仪殿而去,当然这对自由的身影是一直在三个小可怜儿羡慕的眼神中远去。

    李宽刚走到两仪殿殿门前,正好见到常满在,李宽上前笑呵呵的说道:“满小伴,好久不见啊,上次我进宫,就没见到你,而且去我府上传旨也不是你。怎么?最近很忙吗?”常满笑呵呵回应道:“赵王殿下,您说的这是哪里话啊,奴婢这也是为陛下办差嘛。可能是错过了,嘿嘿,殿下,陛下在等您了,赶紧进去吧。”李宽满意的点头,随后说道:“好啊,回头我们再聊。”说着,李宽进了两仪殿内,快步上前,向端坐在龙椅上,埋头看着奏疏的皇帝李世民拱手施礼道:“儿臣见过父皇。”李世民抬眼看了看李宽,随后神秘的对身旁的常涂侧目,常涂会意,转身进了后殿,顺便还给李宽留下一个阴阴的微笑,这李宽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而李世民却小声的说道:“舍得来见朕了?哼,臭小子,朕发现你自草原回来,怎么就开始懈怠了呢?以前主动为朕解忧,现在怎么了?你是嫌弃朕了?还是对朕搁置你甄选新侧妃有什么怨气啊?”李宽嘿嘿笑道:“哪能呢,父皇,儿臣这是想多陪陪府中女眷,处理点私事。另外这关于朝政之事,儿臣想避嫌,毕竟大哥不在长安,儿臣可是怕那些嘴大舌长的御史们的弹劾。而且您有卫公呢,他老谋深算,咳咳,是老成谋国,儿臣这两下子多是从他那兵法里拆分出来的。儿臣但凡能为父皇分忧,就绝对不会藏私,只是我大唐的刚刚经历突厥之战,表面上是胜利,但国力毕竟耗费过多,想在展宏图的话,恐怕今年也没有什么事可做。我大唐轻徭薄赋,难道还要盘剥百姓吗?父皇您能去加税加赋吗?不能吧,所以只能先缓缓,否则儿臣怎么会看到机会而坐视不理呢?目前嘛,只能是看大哥那边的情况了,如若那冯盎能配合大哥的话,争取在年底的时候将南三地稳固下来,儿臣倒是有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制造点有利我大唐的事。”李宽无论到时候都喜欢把难做的事甩给李靖这倒霉蛋,且对人家这小老头依然有着看法。而李世民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连几份奏疏都丢到一边,好奇的问道:“宽儿,你可是认真的?你倒是说说,能有什么有利我大唐的事啊?”李宽呵呵笑道:“父皇,南三地的粮食太多了,多到他们根本吃不完,我们大唐的土地广袤,但适合种植的稻米的地方却依然在南方。而北方的百姓即使努力种植,产量依然上不去。所以可以让北方的剩余劳力去做运输,之后完全倾销到草原和辽东去。让草原的突厥部族,拨野古三部和粟末靺鞨都做到兵精粮足。同时还可以用隐藏的手段贩卖给高句丽人,这样我们大唐能换取不少生活所需和战略资源。怎么样,父皇,这买卖合适吧?”李世民却皱着眉头问道:“宽儿,你优待草原突厥部族,朕能理解,毕竟他们臣服于我大唐了,拨野古三部和粟末靺鞨也归顺我大唐,理应一视同仁。可这辽东的高句丽人狼子野心,且趁着前朝乱世,侵占我中原故土,朕还没找他们的麻烦呢,为何要向他们贩卖粮食呢?这不是资敌吗?你倒是说说这其中道理啊,否则朕绝不会答应你如此胡闹,就算这事放到朝堂之上,也定会众臣反对的。”李宽没有立刻回答,走到李世民的桌案前,将两支笔筒相对而放,将所有毛笔等份的放两支笔筒之中,随后说道:“父皇,这两支笔筒呢,就好比现在辽东和辽北的局势。辽北的所有军队给了辽东的高句丽人很大的压力,而这草原嘛,牛羊马匹都交换到我大唐来了,他们还缺少什么啊?就是粮食,有了粮食,他们就不断的练兵,说的严重一点,他们就有了与辽东高句丽对抗的本钱,吃饱了没事做,不去打仗做什么啊?况且他们天生好战,放马牧羊能用得了多少人啊,剩余的人口就会不断的填补到士兵当中去,当然了,这也要得到我大唐的允许才行,否则随便给他们丢个拥兵自重的帽子,那些突厥将军们也吃不消,赵德言也会让他们低调的,毕竟他们以前和现在都在一起共事,香火情还是有那么一点的。而这高句丽人嘛,他们也得吃饭啊,更何况高句丽本土还要防着新罗和百济,这就让他们粮食会严重的不足。如若我们大唐这个时候将粮食贩卖给他们的话,您说他们会怎么做呢?一定会提前发动对辽北的战争,或者是试图去蚕食新罗和百济的国土,而这是贩卖,不是无偿的送给他们,他们能用什么来交换呢?就是一切可以成为军饷的钱财和其他物资,就是木头也是好的,我们大唐在出海口的船坞需要更多的木头去打造战船啊,对吧。最后就会造成他们有了粮食,但其他的东西严重不足,短期内,他们是发现不了的。饿怕了的人,有了粮食还要其他东西吗?而且猛然间暴发起来的高句丽人一定内心膨胀,让他们去与草原突厥部族去对耗,这不正是有利我大唐吗?难道等草原的那些突厥人都发展起来,我们大唐再向他们发动一次战争吗?能不断的消耗我们潜在敌人的兵力,这才是正道。等高句丽人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还剩下什么呢?就是些粮食而已,但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到那时候我们大唐突然掐断这隐藏在暗处的贩卖,他们连最后的本钱都没了。同时我们大唐联合新罗和百济,再捅他们一刀。两面消耗高句丽的国力,这对我大唐难道没有利吗?当然了,我们也是表面交好新罗和百济,等几方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大唐去收拾残局,这一定要几年之后。那个时候,我大唐就完全从突厥之战后的空虚中缓过来了,此消彼长之间,我大唐一定能迎来一个新的飞跃。况且我们还有出海口的船坞呢,战船今年是几艘,几年之后呢?几十、几百、直至上千的话,那在这海上,谁还能与我大唐对抗啊?估计到时候想找个对手都难,父皇,您觉得呢?”李宽每说道一个层面就从笔筒中抽取一支毛笔,最后只剩下两只空空的笔筒,而这一堆毛笔却放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李世民仿佛看到李宽给他所描述的新蓝图,一个属于大唐的开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