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七章 吊民伐罪 (第2/2页)
,声势逼人,力透纸背,足以直接载入史册作为后世范文。 心中不由赞叹一句不愧是《隋书》的主笔。 “咦,玄成这落款怎么没写?” 杨遇安看到最后,发现落款位置仍旧空着。 “是这样的,关于明公此战该打出哪边旗号,某与克明尚存二论。”魏征老实道。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怎么说?” “其实就是先前我等分歧所在了。”魏征回答道,“某认为隋帝无道,失德于天下,故而明公当以琼花盟盟主的身份举义,以结好江淮各地士民,凝聚人心。而克明则相反,认为明公当以江都留守的名义匡扶隋室,拨乱发正!” 杜如晦闻言也看向杨遇安。 这个分歧早在谋划江都今日局面之时便已经存在,那时杨遇安表示既要文取又要武功,争取毕其功于一役,但这是战术层面的安排。 对于今后自身势力发展的战略大方向,他始终未曾明确表态。 除了时机未到外,更因他自身也还在考量。 不过到了今时今日,也该向自己的核心追随者们表明志向了。 “玄成,克明。”杨遇安郑重看向身边两个心腹谋士,两人神色皆是一肃,“跟你们说句掏心话,杨某如今年近三旬,这小半生奋斗下来,最自豪的名头既不是琼花盟盟主,也不是大隋江都留守,而是‘种花客杨遇安’。你们可知为何?” 未等两人回应,他便继续说下去:“因为杨某喜欢琼花。” “琼花是天界之花,性情高洁,爱憎分明,喜恶纯粹,不畏权势,不摧眉折腰,敢于为贫弱者绽放。除了尚无功名留世,跟古之圣贤伯仲而已。”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指着自己轻嘲道:“有道是越是缺什么就越要追求什么,跟琼花比某时常自惭形愧,只能寄情于仙花,涤荡污秽。” “明公匡扶社稷,除暴安良,虽不比古之圣贤,亦是当世大德!”杜、魏二人听到这里立即异口同声表态。 杨遇安却摆摆手示意两人稍安勿躁,又道:“某虽做不到琼花那般高洁,但这些年以花名自号,十步杀一人,也自忖不负于天下。” “开皇二十年,某与师傅第五观主师娘柳娘子南下三吴之地,遭遇世族沉氏勾结东阳贼祸害乡里,某化名西域僧安花客,杀沉氏,杀官兵,亦杀贼众当中的恶徒,平息一时祸患。” “仁寿二年,其时豫章王杨暕府中幕僚乔令则、刘虔安等人声色犬马,恣意yin掠,某以种花客之名斩之于王府之中,替天行道,江都士民无不摆手称快。” “同年,某千里护送虬髯客北上卫州,又在卫州与他共同对抗朝廷高手,只因他敢于揭发巫蛊乱党之害,不畏权势,赤心不负天下。” “仁寿四年,某在东都与楚公杨素隔空一战!” “大业元年,与杨公二战” “二年,第三战!” …… “大业十年,贼帅辅公祏为了一己之私致使江淮险些再起兵灾。失败后逃亡塞北,某奔袭半月,斩之于突厥军帐内,亦是以种花客之名!” 杜如晦与魏征虽然多少听说过杨遇安过往事迹,但毕竟多手谣传,远不如本人叙述更有真情实感,更多具体细节。 此时跟随他从小小少年一路走来,经历无数腥风血雨,时而沉郁时而高坑,不觉心荡神摇。 这时杨遇安语气一顿,神色凛然道:“某这一生,勋贵杀得,官兵杀得,流寇杀得,胡虏杀得,妖邪杀得,甚至所谓‘义军’,也杀得!” “不管你是兵是贼,是官是民,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为了一己之私欺压百姓,祸害天下,那便是某的敌人!” “我种花客杨遇安既不是为了隋室而战,也不是为了扳倒隋室而战。” “某是为了天下人而战!” “吊民!罚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