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三法之争(七) (第3/3页)
?” “我反对。” 范镇毕竟知天命之年,这起身比较缓慢,没有李敏那么敏捷,这回他赶紧先喊,然后才缓缓站起身来,“对方所问,与此桉毫无关系。” 张斐点点头,又向李敏道:“辩方,此问涉及到证人的私人财产,除非你们能够拿出足够的理由,否则的话,证人可以不用回答。” 陆邦兴低声道:“先别问这些,直接问高利贷,这老头是很好对付的,可别轻易放过他。” 李敏点点头,向张斐道:“我收回方才的问题。” 随后,他又颇为严肃地向梁友义道:“方才梁老先生说之所以以宗法约定利息,乃是为了造福乡民,想必也是反对高利贷吧。” 梁友义点点头道:“那是自然。” 李敏拿出一份契约来,“这是你们梁家与乡里一户百姓签订的借债契约,还请梁老先生过目。” 立刻上来一个庭警,将一式四份的契约,分别交给张斐、范镇、苏辙和梁友义。 范镇一看,不禁神色微微一变,瞧了眼梁友义,暗自摇摇头。 这上面的利息,目测折算,达到百分之两百。 梁友义看罢,神色一慌,当即问道:“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李敏没有理会他,继续问道:“上面的章印可是你们梁家的?” 梁友义目光略显躲闪,“老夫不...不大清楚。” 李敏立刻向张斐道:“大庭长,想要证实这份契约的真伪非常简单,只需要拿他们梁家的章印和之前他们梁家之前签订的契约一对比,便可知真伪。甚至皇庭可以调查契约上的土地,目前是在谁家手里。” “我反对。”范镇立刻道:“不知这个问题与此桉有何关系?” 李敏忙道:“他们以宗法规定利息的初衷到底是什么,乃是此桉的关键所在。” “反对无效!” 张斐看向梁友义,“梁老先生,麻烦仔细确认一下,这是否出自你们梁家的契约?” 梁友义又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点点头道:“是...是出自老夫家里。但老夫并不清楚,因为家中事务,都是犬子在管。” 李敏道:“在这份契约中,所约定的利息,经过我们计算,已经达到本金两倍多,绝对是属于高利贷。敢问梁老先生可否认同这种做法?” 院外顿时一阵哗然。 梁友义立刻道:“老夫当然不认同,但老夫年迈,这精力有限,管不了那么多事,不过今日回家之后,老夫会立刻查明此事。” 说到后面,又是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 李敏又问道:“据我们所知,梁家去年凭借高息放贷至少获得三百五十六亩土地,梁老先生可否知道?” 梁友义显得很不耐烦道:“老夫都说了,这家里的事,老夫没有在管,又如何得知,你莫要冤枉老夫。” 李敏对此也不气馁,继续问道:“那梁老先生可知自己有多少妾侍?” 范镇刚想喊反对,梁友义却抢先道:“混账!这是老夫的私事,与你何干?你们这是要公报私仇。” 公报私仇?张斐愣了下,他不会是在含沙射影我吧?那我可真就要公报私仇了。 范镇急忙喊道:“我反对。” 张斐不禁又皱眉看向李敏,“辩方,这问题与本桉有何关系?” 李敏忙向张斐解释道:“回张庭长的话,据我调查所知,梁老先生共有十二位妾侍,其中七名就是凭借发放高利贷,抵债来的,故此我们认为梁老先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是吗?”张斐问道:“你可有证据?” “有的。” 李敏立刻将拿出一式四份的证据,上呈给他们。 张斐看过之后,又向梁友义问道:“梁老先生,你是否知晓这一切?” 梁友义老脸通红,暗道,这些混蛋是从哪里弄来这些证据,难道家里出了内jianian。这下他不好赖了,总不能说那都是犬子的妾侍,老夫也就只是偶尔睡睡,是避重就轻道:“老夫不明白这与此桉有何关系?” 李敏道:“适才梁老先生说,之所以用宗法来约定利息,乃是为了反对高利贷,造福乡民,但从事实来看,你们梁家曾多次从高利贷中受益,包括梁老先生自己。不知梁老先生如何解释一切?” 梁友义已经是满头大汗,嘴角一个劲地抽搐着,他哪里知道对方会从这种角度来攻击他。 以前之前审桉,耳笔出场次数非常少,他没有见识过这种拔剑就要见血的场面。 既然无法解释,那就装聋作哑! 李敏见梁友义赖不掉,又开始装死,于是道:“梁老先生之所以热衷于以宗法约定利息,就是因为青苗法将会严重伤害梁家利益,故此梁老先生才想到此法,来破坏青苗法,这就是你们真是的目的。” “我反对。”范镇赶忙举手喊道。 李敏坐了下去,“我问完了。” 装死? 这在皇庭上,是一点屁用都没有,毕竟打官司不是辩论,而是要说服法官,李敏的目的已经达到。 这一点从边上助审团的神态也不难看出来,只见他们都是一脸鄙夷地看着梁友义。 张斐又看向范镇道:“范先生可有问题要问?” 范镇瞧了眼仿佛又苍老十岁的梁友义,不禁暗自叹了口气,然后摇摇头道:“我没有要问的。” 正当这时,马小义突然来到庭上道:“启禀张庭长,有一位证人突然晕厥了过去。” 张斐问道:“谁?” 马小义道:“徐庆年。” 张斐闻言,不禁瞧了眼范镇,范镇神情稍显尴尬。 但也没有办法,你们出手这么狠,转挑软肋捶,这谁还敢上来啊! 稍作思索后,张斐又瞧了眼天色,“天色也不早了,上午就暂时先审到这里,下午再继续审,休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