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_第七百六十九章 八议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九章 八议制度 (第3/4页)

报院印刷《临时法》,我们方才想要一些带回京东东路,结果邸报院一本都不肯给我们,还说必须花钱买。”

    张斐笑道:“事业官署,你们比我熟悉,人家就是要赚钱的,怎么可能送给你?”

    苏轼道:“但我是代表齐州检察院要,又不是我私人要,可邸报院的人却说,朝廷都得花钱买。”

    要知道如今朝廷给官府的俸禄,只有小部分是钱,其余的都是实物,或者某一区域的粮食收成。

    故此苏轼才会认为这很不可思议。

    张斐笑道:“官员上医院买药,不也得给钱吗?”

    苏轼愣了下,又道:“但是我也有份修改那临时法,我是有着作权,那他们是不是也得分我钱。”

    “当然不用。”

    张斐反问道:“苏检察长是以官员的身份修订的,或者说是拿着俸禄去修订的,着作权是在朝廷手里,朝廷给了邸报院,那就是邸报院的,不需要分钱给任何人。”

    范纯仁道:“这倒是小事,花钱买也是应该得,但问题是他们卖得太贵了一点。如今外面一本就卖五百二十钱。”

    张斐道:“也不算贵啊。”

    范纯仁又道:“但是他们将整部《临时法》拆成了十本。”

    “呃...。”

    哇,这真是够狠啊!张斐讪讪道:“这我也没有办法,定价权是在他们手里。”

    不过他也理解王安石,凡事开头难,目前事业署也是相当不容易啊!

    苏轼问道:“我们若是抄录下来,算不算盗版?”

    张斐道:“自己看就不算,但用于商业出售的话那就算,在版权法里面说得非常清楚。”

    苏轼想了想,又是叹道:“就是这字数太多了一点,要是少一点,抄录一套也不打紧。”

    其实不是字数多,还是哥不缺钱,肯定会有人选择抄录的。

    这确实太贵了一点,以前很多书籍文章,大家都是选择抄录。

    但毋庸置疑。

    这绝对不愁卖。

    因为那些富商、地主肯定都会去买的。

    因为这一部《临时法》与商人和地主都是息息相关,并且对商人是极为有利的,几乎是确定了土地和财产的私有制。

    为什么这部临时法内容这么多,就是因为得将财产划分的非常清楚,否则的话,就无法提供法律保障。

    而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契约法、继承法、婚姻法,版权法,等等。

    这些都是涉及到财产的和与分。

    但又不全是私有制,这其中的概念与后世私有制概念是不一样的,后世是定义这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利,法律只是在保障你的权利。

    但是在这部临时法的解释,是根据法制之法,扞卫个人的正当权益,没有定义为每个人拥有的权利。

    为什么张斐这么定义法制之法,其实也就是顾虑到这个问题,他不敢下这个定义。

    因为这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会出现矛盾的。

    而法律扞卫个人的正当权益,这句话无论是对平民,还是权贵,都是没错的。

    问题是谁来保护,是君主,是国家。

    这个权力是国家和君主赋予的,而不是你天生拥有的。

    这里面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一条路,还远远没有到达尽头。

    .......

    千金书铺。

    “掌柜的,给我一套《临时法》”

    但见一个年轻的仆人将一匹上等的绢布放在柜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

    那书铺掌柜道:“我们不收绢布,只收钱币,税币也行。”

    “为什么?”

    那仆人好奇道。

    那书铺掌柜道:“因为邸报院那边也只收钱,我们这也是花钱买的。”

    那仆人道:“可是...可是现在哪有什么钱币,大家全都是以物换物。”

    书铺掌柜道:“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只收钱币。”

    正当这时,一个老头走过来,“掌柜给我一套《临时法》。”

    他身边的老仆则是掏出一沓税币来。

    “哎呦!是司马相公,司马相公稍等,小人这就去拿。”

    这一看是司马光,那掌柜可不敢怠慢,立刻就拿出一整套崭新的《临时法》来。

    司马光问道:“我怎么没有听说,邸报院那边就只收钱币。”

    那书铺掌柜讪讪直笑。

    先前那个仆人立刻指着那书铺掌柜道:“掌柜,你骗人。”

    那掌柜隐隐瞪了眼那仆人,又向司马光解释道:“司马相公勿怪,如今市面上都不见钱币,都用绢布,我这已经收了很多布了,但我用不了这么多,也用起来麻烦,正好这《临时法》有很多人抢着要,我就想弄点钱币,其它书铺也是这么干的。”

    司马光问道:“为何会大家都不用钱币。”

    那掌柜立刻回答道:“就是因为傻子太多了,去年将税币都拿去交税了,结果大家手上都没钱了,还是司马相公有远见,留了这么多税币,如今物价都在降,税币可是值钱了。”

    去年他自己也将税币给交了上去,因为大家对税币还是不信任,赶紧都拿去交税。

    司马光不由得感到汗颜,他哪有什么远见,就是平时非常节省,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故此家里留着不少税币,又道:“可之前没有税币的时候,也没听说缺钱币。”

    那掌柜的道:“那小人就不知道了,反正现在是很难看到钱币。”

    既然这掌柜不知道,那就找个知道的人来问问,到底这可不是小事啊!

    司马光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斐。

    于是他让老仆人带着书籍回家,然后自己就顺道去了检察院。

    正好苏轼、范纯仁在检察院进行考察,亦或者说是在学习,到底有张斐的检察院,在架构设计上就是比较先进一些。

    如齐州、青州的检察院,都比较随意一点,全看长官的吩咐,而京城检察院,是有非常详细的划分,张斐经常休假,也影响不大,遇到什么事,就由专业的人去干。

    “你们都在。”

    司马光道。

    范纯仁、苏轼起身拱手一礼。

    张斐功名拱手一礼,又是笑问道:“司马学士不会也是为了《临时法》的价钱来的吧?”

    “价钱当然是很贵。”司马光哼道:“可谁让事业署是控制在王介甫手里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不过我倒不是为此事而来,我方才买书的时候,听那掌柜说,目前这市集上都看不到钱币,这百姓都说,是因为大家之前将税币都交上去的原因,可是税币只是用来赈灾的,如今这灾情过去了,大家税币交上去,理应是什么都不变,怎么会突然出现钱荒?”

    范纯仁皱眉道:“其实我们青州和齐州等地,也相继出现钱币缺乏的现象,这应该是因为公检法促进商业变得更加繁荣,交易增多,从而导致钱币匮乏。”

    司马光点点头道:“这我也知道,这公检法最早可就是出现在京城,但还不至于出现钱荒的现象。”

    苏轼点点头道:“那倒是的,而且这京畿地是很少出现钱荒的。”

    三人又都看向张斐。

    张斐道:“根据汴京律师事务所的观察,引发钱荒主要是三个原因。”

    司马光忙问道:“哪三个原因?”

    张斐道:“首先,人多了。灾情是过去了,但很多人没有回归田园,还是继续留在作坊做事,那他们都需要上市集购买生活所需,使用钱币的人就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