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一一四章 九牛二虎 (第1/4页)
    贫道应个劫正文卷一一四章九牛二虎这篇秘术,总纲主讲采炁法门,下面则讲了如何画符咒,何日开坛,如何设坛,取天罡炁一道,画成神符,人即得九牛二虎之力。    于丑日北斗下安炉设棹,供时新五果,净符三道,净水三盅,九分新笔三支。    用面做牛或虎九只,每重九钱七钱,取天罡炁一口吹入符,又掐北斗决念咒四十九遍,焚入水中,伴九牛以水蒸而吞下。    自觉有风行之状,可拔树扛鼎,力负千钧矣,其后武艺自通。    这个秘法,刘樵一看,有些耳熟能详之感。    貌似后世传说,有很多武将,本来武艺平平,一朝迷路入山,误吃了仙人蒸的面包子。    吃上九个面牛,就有九牛之力,再吃俩面虎,就有二虎之力,一出山就纵横无敌。    “其实只要天罡符足够,一次可以做几十只面牛面虎,但最多,只能吃八九个,多了再无增益。”刘樵合上道书,心下暗道。    这篇秘术,其实不算什么大神通,刘樵看过之后,是略有些失望的。    唯一的亮点,就是其中摄炁之法,给了刘樵一点启发。    宇内有无穷罡煞之气,妙用各不相同,天罡炁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既然天罡炁能增人气力,那么其余罡炁,如乾天罡炁,斗天罡炁,甚至地煞炁呢?    别人要摄这些外炁入体,rou身必遭损害,除非如黄角大仙一般,抛却rou身,专炼罡煞。    但刘樵身神若成,专门有对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身神,若能与天地感应,倒是可以试试摄来这些罡煞之炁,以身神御使。    若真能行得通,就是三十六种异能,加七十二种道术已经再望了。    所以这个摄炁、取炁之术,对刘樵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炁无处不在,但没有钥匙,就取不来。    刘樵想到此处,失望之色一扫而空,反倒是豪情万丈,暗道:“原来祖师是这个用意,秘术不秘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指引这关键一点…”    元始天尊何等高明,却传授刘樵这么个秘术,虽然也算玄妙,但其实是另有所指。    你刘樵不是能自创道术,外表谦虚卑微,实际自谓孤高,不需要我玉虚法门么?    那祖师我就不传你什么庆云金灯,万朵金莲的道术了。    指明关键一点也就够了,至于以后如何,成于不成,就看你自己了,老祖我拭目以待。    刘樵起身,遥望东北稽首礼拜三匝,一言不发,又自坐下。    采其余罡煞之炁,是身神炼就之后的事。    现在说这些还太远,虽有了摄天罡炁之法,若贸然采入身中,罡煞暴虐,入身则人必死无疑。    唯有可行的,还是这门秘术记载,用符法祭炼天罡炁,炼入面团里面,将罡炁变得柔和,才能炼入身中。    但这个也不一定稳当,里面有些咒语符式都有些草率,刘樵怀疑这个法子根本就没人用过。    “莫不是祖师现想出来的,这有的地方也太草率了,我不会是第一个试验品吧…”    刘樵不得不生出这个怀疑,毕竟除了黄角大仙丧心病狂直接把rou身抛弃,还没人敢引罡煞之炁入体。    有的罡煞之炁,极为狂暴,那怕一丝丝,不说爆体而亡,但也能让人五脏俱碎,比死还惨。    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至于,到了师祖这个层次,哪怕随手想出的秘术,纵然看起来有些草率,应该不至于有大问题。    而且总得来说,这门秘术,于现在的刘樵来说,征战沙场,也还是有大用的。    毕竟于仙人斗胜来说,武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甚至武艺高了,则能将敌手打得没机会施展道术。    如孙大圣一般,打得满天神佛关天门闭地户,瑟瑟发抖概莫能挡,什么神通道术,在碾压一切的武艺面前,根本没机会使。    尤其是刘樵这类人身得道,气力有个极限,最多双臂各担百十斤。    再多就得是天生异人,或圣神转劫之人。    但按秘术所言,若把天罡炁服入身中,能增益数十倍的气力,原本臂担百斤,可以增益到数千斤的力气。    其实这个秘术,本质上说,主要就是祭炼面牛面虎这一步,使之合天罡炁变得柔和,才能服入身中。    因为天罡炁虽然有无穷威能,但过于刚烈暴躁,若直接服入身中,普通人也承受不住。    炼入馒头里面,使符祭炼之后,天罡炁就柔和下来,服之,对凡人、仙人都能起作用。    刘樵第一时间想到,常龙本就有数千斤的力气,若服天罡炁,岂不是立马有万钧巨力    那可就真有和孙大圣看齐的武艺了。    “正好有些空闲时间,趁督造封神台,就把这门秘术炼了,日后征战沙场也有底气!”    至于是不是丑日,于刘樵来说,并不重要。    秘术是给凡人炼的,所以需要特定时日,凡人无法力,需要以坛法收纳天罡炁。    炼气士身具法力,且能以元神感应天地,加上秘术中将天罡炁的方位,咒语、口诀指明了,只要掐诀念咒就能引来天罡炁。    对刘樵来说,这里面许多步骤都可以略过,直接开始蒸一笼面牛,取天罡炁炼入就行了。    唯一可虑的就是师祖传的这个法子,以面牛面虎祭炼,到底能不能把天罡炁降服。    要是有一点疏忽之处,或是秘术有误差,天罡炁暴虐,有瞬间把五脏搅成齑粉的风险。    如今坐镇岐山,不能轻动,刘樵便扯根须发,吹口法气,一点毫光身神,须臾点个化身。    也与刘樵一般容貌,一般衣着,趺坐于树下,似在打坐炼气,其实是肝神变化,代为坐镇岐山。    刘樵自身则化虹腾起,须臾过几十里,去了西岐城中。    虽然城外打仗,但城内依旧人流如梭,街边商铺、小贩叫卖声不绝,好似太平年间一般。    刘樵兜兜转转,寻个小巷里,一间生意惨淡的面饼铺子。    那铺子里,几个蒸笼热气腾腾,老板是一对青年夫妻,一个架火蒸,一个正捏面,但生意颇为惨淡,许久也无一个客人来买饼。    此时见个道人走来,那青年连忙放下手里活儿,主动问道:“道长要买饼么,刚出锅的,还冒热气儿哩。”    刘樵顿住脚步,颔首道:“是要买饼,多少钱一个”    “一个青蚨,道长要几个”    那青年说着揭开蒸笼,一边道:“我这饼凉了也不会硬,多买点赶路带着最好,合着水,越嚼越软。”    刘樵抬手止住道:“我不要现成的,你让你夫人给我现捏几个,我加些钱,如何”    许是店里少有客人来,那青年道:“现捏的也行,要馒头还是馍”    “十只面虎各重七钱,三寸来长,拳头大小,外面要用彩绘,十只面牛各重九钱,五寸来长,碗口大小,也要用彩绘。”    刘樵说着,递一袋钱道:“你的饼有脸盘大,才一钱一个,做我这个生意,捏一个,只要我看了可以,一个面牛十钱,一个面虎二十钱!”    “这…”青年有些为难的看向那正捏面的清秀妇人。    那妇人停下手中活,转声道:“还是一钱一个吧,咱们岐人,最礼敬道家,本是不该道家收钱的,叵耐家中尚有老幼待哺。”    刘樵也不客气,只取二十钱,放在案上。    若有深意的笑道:“二位,即如此礼敬我道人,必有福缘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