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卿_第一百五十四章 太极殿刘晔忆往事、陵霄阙高堂谏忠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太极殿刘晔忆往事、陵霄阙高堂谏忠言 (第2/2页)

继续在心中这样发酵,他依旧相信刘晔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相信刘晔如此做,自然一定有他的道理。

    就这样,曹叡给足了刘晔面子,再次单独召见了刘晔,以便听刘晔解释。

    果然,刘晔的口才并没有让皇帝失望:

    “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之间漏泄机密,焉敢向人轻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自当守其密也。陛下如今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

    皇帝听了刘晔这番话,又哪里能知晓刘晔心中的真心假意?

    就这样,刘晔从此便失去了天子的信任,成为了一个闲散的太中大夫、大鸿胪。

    胸中奇谋万千的刘晔,一个算无遗策的谋士,居然成为了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大夫,这叫刘晔如何接受呢?

    后来,聪明无比的他竟因此而发癫发狂,但即便如此,天子依旧不会原谅他这个“两面逢迎”的小人了......

    【注一:此段可与之前一百一十三章中朝会上略写的内容互补。】

    就在这时,一个清亮的声音打破了刘晔的飘渺神思。

    “启禀陛下,此次大将军率雍凉之精锐,御西蜀之贼虏,应当好好奖赏才是。”中书监刘放出班,立于殿中说道。

    “臣附议。”中书令孙资亦出班附和。

    二人明白,此时正是陛下心情大好之际,于此时扶司马懿一把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整个朝堂都不会觉得不妥,陛下自然也不会疑心自己二人趁机结交党朋。

    曹叡略一沉吟,方才说道:“此次大将军确有御敌之功,功不可没,着有司赠其食邑两千五百户,以示嘉奖。”

    “陛下圣明。”

    刘放孙资二人闻言,心中大喜,他们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

    早朝已退。

    曹叡见新近修建的陵霄阙已经完工,因此兴致勃勃,想要登阙观赏,于是散骑常侍高堂隆、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便陪同着曹叡一同朝着陵霄阙走去。

    曹叡原本就心情不错,此时登上了这新建成的高大阙楼,望着远处城内坊市间络绎不绝的游人百姓,更是心情大好,他不禁又是诗兴大发,心中思虑半晌之后,开口吟诵起了自己的新诗:

    “天地无穷。人命有终。立功扬名。行之在躬。圣贤度量。得为道中。”

    【注二:明帝曹叡之《月重轮行》。】

    刘放、孙资等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拍马的机会,二人连忙对此新诗称赞不已。

    曹叡在东宫时,便颇为好学,而他本人也时常把自己的诗句与祖父曹cao、父亲曹丕相提并论。

    事实上,曹叡的诗词虽然尚可,但比起武帝曹cao,明显颇有不足;比起其父曹丕,也是略逊一筹。至于陈王曹植的诗,他更是难望其项背了。

    正在曹叡吟哦赋诗之际,突然察觉这陵霄阙的上空似乎有什么异动。

    众人细看之时,才发现这才刚刚竣工的陵霄阙上空,盘旋着一群喜鹊。

    喜鹊之兆头,在民间一向吉凶不定。

    但曹叡此时心情上佳,心中已然认定了这是吉兆。

    “诸位爱卿,以为此乃何兆也?”

    刘放、孙资二人连忙趁机大拍马屁,说这一定是上苍见大魏有囊括四海之气运,故此降此祥瑞,以示勉励。

    自从前朝董仲舒创立“天人感应”之说以后,世人便时常把一些祥瑞之兆与天灾人祸说成是上天的奖励与惩罚。

    渐渐的,这种说法便深入人心,甚至连天子也没能例外。

    曹叡听了二人的奉承,十分满意,他又转头问高堂隆道:“高堂生以为如何?”

    高堂隆见到这些喜鹊之后,第一反应便是自己昨日收到的那封自昌陵侯府送来的、夏侯玄的亲笔书信。

    那信中说,如今天下大势基本已定,而司马懿又制御雍凉之精锐,私每念及武帝生前“三马同槽”之梦,皆惊惧不已,公乃陛下之耳目臂膀,宜为陛下深戒之。

    他原本以为夏侯玄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司马懿虽然权柄在握,但一向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可是当眼前的场景出现时,他也不禁有些疑心了,想起司马懿不时流露出的那份孤傲之气,以及他与天子重臣、宠臣刘放、孙资二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高堂隆此时愈发清醒的认识到,也许夏侯玄说的,并非是空xue来风。

    高堂隆听了皇帝的询问,并没有顺着刘放、孙资二人的话头去拍曹叡的马屁,而是一脸凝重的泼了曹叡一脸冷水,他认真的回答道:

    “启禀陛下,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阙,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而原主身不得入居之象也!”

    高堂隆语出惊人,此言一出,曹叡的脸都黑了下来,而刘放孙资二人则是一言不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