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四章 瞒不过 (第1/2页)
说完了新优民厂的事,林道远询问起司特公司。 宋援朝大致给林道远汇报了一下司特公司今年的情况。听着宋援朝的汇报,林道远和是欣慰,当年他力排众议执意要引进外资以南都一分厂为实验点成立了金陵第一家合资企业。 从这点来说,司特公司是林道远在金陵打开局面的一个典型,司特的发展和状况事关林道远的威信,如果这家合资公司发展不尽人意的话,那么对林道远的工作展开是极为不利的。 不过事实表明林道远下了一步好棋,司特公司这两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企业的扩张和名气也是有目共睹。 随着司特公司这两年不断壮大,林道远在职位的话语权也有了底气,再加上宋援朝的缘故,他对司特发展尤其。 当听到宋援朝告诉自己,司特公司除目前的产品外,还准备正式上马易拉罐碳酸饮料项目时,林道远很感兴趣地询问了一些细节,当得知司特的易拉罐流水线已经在金陵、沪海和燕京三地安装完成,产品马上就能正式上市时,林道远很是欣慰。 三十家灌装厂,听起来似乎不少,可实际上这三十家灌装厂对于整个国内市场来说远远不够。 要知道1988年的时候,天府可乐就拥有108家灌装厂,等到1990年,这个数字更是上升了许多居然还把灌装厂开到了莫斯科。 当然,天府可乐的灌装厂大部分规模都很小,所以以数量和覆盖率为主。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厂规模是天府可乐的数十倍,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直营的大型灌装厂就有十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沪海的申美了。166小说 从目前整体市场来看,司特公司暂时还达不到可口可乐直接建造和控制大型灌装厂的地步,毕竟这个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这两年司特公司发展很快,效益很好,但同样因为迅勐的发展导致资金问题一直紧巴巴。 各地建厂,设备引进,大市场的覆盖,新品的推出等等,那个不需要钱的?总经理露丝天天都为资金问题困扰,全国各地都在不断花钱,可花出去的钱要赚回来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 …. 为了资金问题,露丝曾经建议宋援朝暂时缓一缓扩张脚步,可被宋援朝直接拒绝了。 宋援朝很清楚现在是最好的发展机会,必须要趁两大可乐巨头还没真正进入中国的机会把企业的基础打扎实,抢夺和覆盖市场形成先手。 况且健力宝已经虎视眈眈,李经纬正摩拳擦掌要把健力宝做成中国第一饮料巨头,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不进则退,哪怕资金再紧张,司特公司也必须咬牙坚持。 亏得宋援朝一向重视销售和货款问题,司特公司整体的资金运转虽然紧张,却还是比较良好的。就在上个月,司特公司再一次向银行贷款1000万,用于扩张的投入,这笔款子到了账上就被宋援朝拨分了出去,一转眼就投入到了各地灌装厂了。 除去灌装厂外,还有方便面产品。 这一年 多,方便面的销量节节上升,通过公司的市场和推广手段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司特的方便面已经是国内方便面市场的老大了。 可从后世方便面整体市场规模来看,目前全国的方便面销量还远远不够,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为此司特公司针对方便面产品做了一个长远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方便面的产量要继续扩张,从现有的产量至少要翻十番才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 林道远认真听着宋援朝的汇报,时不时微微点头,又或者沉思想着什么。 等宋援朝汇报完后,林道远又问了几个问题,宋援朝一一回答解释,林道远这才露出了笑容。 林道远很是欣慰,宋援朝作为自己的女婿担任司特的董事长,他是冒了点风险的,毕竟举贤不避亲这种话只是说说,一旦在实际工作中这么做了很容易被落下把柄。 但因为对宋援朝的信任,林道远还是这么做的,现在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宋援朝也没让他失望。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huann.】 林道远微微点头表示明白,对于宋援朝这样的解释他还是满意的。 作为苏省的高级官员,司特公司是在林道远力排众议的情况下诞生的,当然希望这家公司留在金陵了。一旦总部搬到沪海,那么就代表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娃了。 可林道远也明白,相比金陵,沪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其优势完全不是金陵可比的。 无论是商业、金融、对外平台和地理位置等,沪海的优势实在是太多了,宋援朝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把总部从金陵迁移到沪海无可非议,可一旦这么做了,对于整个苏省和金陵当地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 宋援朝之所以这么回答也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一来几年后林道远还在不在金陵谁都不知道,更大可能是再一次调动工作,无论是去其他地方或者回京都是有可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