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俗家弟子 (第1/2页)
,我怎么成佛了 玄净被大家认出来,曾有钱夫妻三人上前双手合十行礼。 瘦了一大圈的曾有钱挤眉弄眼,对于玄净他是打自心底的佩服,不仅佛法了得,诗词方面也是一流。 最关键的是,年纪轻轻,实力惊人。 在洛城时,玄净走后,曾有钱从大街小巷或茶楼酒馆中听闻到,关于神秘高僧揪出招提寺修炼邪功之事,一举将招提寺八月十五的计划掐灭,救洛城无数百姓于危难之中。 如此事迹,不留一名,低调离去。 曾有钱想不佩服都不行。 当然,还有一事也让曾有钱颇为惊讶与遗憾。 洛城一绝的玉面狐狸,八月十五后,不惜耗尽钱财买得自由身,然后竟然拜入一处尼姑庵当起了比丘尼。 这是一件令无数男人为之惋惜的消息。 对于玉面狐狸为何会做出如此行径来的背后故事,也是众说纷纭。 坊间有传言,是八月十五那夜得玉面狐狸青睐的某位曾姓才子,致使它遁入空门,因此衍生出无数版本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与相信的是其中两个。 第一个是说,这名曾姓才子口才了得,劝洛城一绝从良成功。 第二个说乃这名曾姓才子长得过于丑陋,牛头马面,玉面狐狸与之春宵一刻后,心生厌世之感,所以选择了剃发出家。 曾有钱觉得非常冤枉,那一夜自己明明与玄净师父离去,哪里有跟玉面狐狸过多接触。 为了此事,他当时不惜与陌生人在茶楼酒馆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说那人长得丑令玉面狐狸厌世的事情子虚乌有,是有人胡编乱造。 可惜,人们喜欢猎奇的故事,所以更加相信第二个。 曾有钱很生气,后面猜疑是不是玄净师父下半夜去了玉面狐狸那里,也只有玄净师父拥有高深佛理之人,才能劝得洛城一绝从良。 想通这一点后,曾有钱对玄净师父更加钦佩。 就是遗憾以后估计没机会见到这位洛城一绝了。 “阿弥陀佛,曾施主,两位夫人,近来可好?”玄净微笑着,双手合十说道。 曾有钱也双手合十:“感谢玄净师父挂念,我与夫人们都好。” “如此甚好,下次有机会再与曾施主去洛城开开眼界。” 曾有钱眉头一掀:“哪里哪里,能与玄净师父同行,是曾某的荣幸。” 这时,狄新知与狄杰爷孙二人走上前来,神色激动,他们从长安城回来后,就一直担忧这位热心肠的和尚师父在京都出事。 当时回到普安县,在白崖寺看到那位‘玄净’时,二人很是吃惊,随后在玄渡的告知下才明白过来,那位是灵物替身。 “阿弥陀佛,老生见过法海师父。”狄新知双手合十九十度弯腰的行大礼。 狄杰亦是如此,此番若不是得白崖寺的这位小高僧所救,想来已经死于异乡。 玄净扶起狄新知,说道:“阿弥陀佛,狄老施主客气了,以后喊我玄净即可,法海不过是对外掩人耳目的法号。” 狄新知噢的一声,旋即一副我懂得的表情,点头道:“好,玄净师父。” 玄净转头看向比自己矮一个头的少年书生,如今狄杰换了居士服,但俊俏不减。 玄净打量了一番狄杰,见其修为有所长进,微微颔首,“修炼一途,先快不是快,莫要骄傲自满。” 狄杰双手合十道:“是,遵法……遵玄净师父的教诲。” 在一旁不远处的法明与玄渡,看着小徒弟与这些人的交流,颇为疑惑,甚至有一点点吃醋。 法明心里吐槽:我明明才是白崖寺主持,别人都从未对我行如此大礼……不过好在是玄净,如果是玄渡,我非好好地考验考验他的心境不可! 玄渡暗中畅想:外出游历一番,就能得到如此多的尊重吗?不行不行,我要尽快修炼到五品境,先前往那个回北村,以佛法慰藉那些异族妖精,然后游走四方,留下我玄渡之名,让世人今敬仰! 白崖寺昨天搬迁佛殿热闹不已,今日来的都是一些心诚的香客,玄净看到了不少熟人,虽然有些记不住名字,但这不阻碍玄净享受这一刻的美好。 每天这般,敲钟念佛,与师傅师兄以及曾有钱这些人同在,也不失为一桩幸事。 日上三竿后,来了更多的香客,其中一名中年男子,长相憨厚老实,到了寺中寻到玄净。 玄净认得此人,是那次白崖寺超度七月十三死去的无辜百姓亡魂时,帮自己一起煮斋饭的其中一位,好像叫做牛大壮。 牛大壮说明来意,玄净这才知道,当初的一句戏言,这位牛施主当真了,且还去做了。 当时,牛大壮与玄净说这斋饭很好吃,可以开个店铺供人食用,自那次后他回到家里潜心修炼厨艺,一个月后来白崖寺想与玄净探讨开店的事。 那会儿,玄净已经离开了普安县,是替身‘玄净’在。 牛大壮自是没有与之探讨出什么来,因为那位‘玄净’只会诵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要么就是‘施主慈悲,佛门荣幸’,诸如此类的话。 好在牛大壮憨厚,没往深处想,又被玄渡碰见。 玄渡询问了详情后,觉得可以一试,就开在山脚下,如果香客要在寺中进食,也可让牛大壮送来,这样能省去许多事。 此事后来玄渡与师傅以及曾有钱说了,三人不谋而合,很顺利地就开展了,已经经营了有半个月。 这斋饭店铺,还取了个玄斋堂的雅称,生意极好,不仅普安县的人们喜欢吃,许多其他县镇或乡村城池慕名而来的人们也非常喜欢。 玄斋堂的分成,牛大壮占一半,白崖寺十分之三,出资的曾有钱占余下的十分之二。 本来牛大壮的意思是白崖寺占五成,毕竟这斋菜是玄净小师父所教,乃慷慨之人,深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有钱三成,他自个二成。 后来在法明以及曾有钱的坚持下,才变成了如今的分成比例 对于家缠万贯的曾有钱来说,这点分成如毛毛细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