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1346、鬼佛之秘(2/2) (第2/2页)
午一齐拱手行礼,苏午眉心故始祭目张开,眼中所见的依旧是九个季行舟,九个季行舟,在故始祭目映照之下,似乎都是‘真实’的! 轮回之肠对季行舟性灵的锁定,亦同时留驻于这九个‘季行舟’身上! 苏午再看向九个季行舟的苍白面皮,他内心忽有所感――或许季行舟的面孔,并非是容纳有甚么厉诡。 亦或者其所容纳厉诡,远远没有自己猜测的那般奇异。 其真正奇异之处,或在于其面皮本身,就是一种‘故始祭痕’! 再联想到季行舟提及自身于‘空心’之状态下,观见躯壳内各自浮现的自我意识,及至其提及到的所谓‘元皇脸谱’,苏午愈发趋向于季行舟的面皮,本来即是与他的故始祭目、渺渺之发、故始之迹一般的‘故始祭痕’。 他如今有‘故始之迹’遮掩身上的故始祭痕,即便在季行舟面前展现故始祭目的能力,季行舟亦全无反应――其应当未有感应到苏午具有的故始祭目,但其必然已经发现,苏午自身所有的‘渺渺之发’。 ―― 苏午与季行舟分别以后,转回慈恩寺禅院安顿。 现下陶祖、洪仁坤、鉴真已随聚在大雁塔前的不良人,探入大雁塔内,他们暂无消息传回。 没有消息传回也正说明三者于雁塔内暂时还没有收获。 丹加、晴子、卓玛尊胜、江莺莺四女则依着苏午的安排,前去围堵那与不空和尚有牵扯的人牙子。 如今留在苏午禅房内的便只剩那个被他救下来的童儿。 女童躺在禅床上呼呼大睡,浑然没有经历过生死后,惶惶不可终日的模样,苏午坐在房中座椅上,正沉淀心思之时,他手边的‘十灭度刀’忽然流转出一缕缕莫名气韵。 如镜般的刀面之上,映照出婀娜清丽的女子形影。 那女子从刀面中走了出来,站在苏午身畔。 她神色清冷,看着窗外禅院中的那棵老书,亦良久没有言语。 此女即是‘平灵子’。 平灵子与晴子在东流岛本源泉池之中,皆得复生,然而比之晴子不喜独处,她却更喜欢留驻于十灭度刀中,沉默寡言。 “烛照君觉得,如今发生的这些事,与‘鬼佛’有没有关联呢?”就在苏午以为平灵子会长久地沉默下去之时,平灵子轻轻转脸看向他,声音若清泉流过他的耳际。 他沉吟了片刻,出声道:“如今所得线索太少了,还不能确定这些事情背后根脚。 但以我的直觉,此中或有‘鬼佛’的痕迹存在。” 苏午话语及此,低声道:“鬼佛令众生所化‘众生石’,尚且造就出‘玉藻前’一般的厉诡,鬼佛本身层次,亦必然极高。 其应与三清之肠、鲁母等厉诡一般,具备了‘诸天唯一’的特性。 它应该就在某处停留着,但今时唐人却丝毫不曾发现有这‘鬼佛’的存在,这又是为什么?” 平灵子抿了抿嘴,在苏午身旁跪坐下来,发丝从她耳畔垂落,遮住了她小巧而清冷的面孔:“如果是佛的话,为什么会被冠以‘鬼’的恶名呢? 如果是鬼的话,又为什么会被矫饰以‘佛’的名相? 鬼佛,究竟本质是鬼,还是佛? 还是说――佛本是鬼? 烛照君,可有想得明白?” 苏午听得平灵子所言,脑海中灵光乍现――他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抓到了甚么――鬼佛,究竟本质是鬼,还是佛? 若以寻索厉诡的方式,无法寻得鬼佛的影踪,又能否以‘求佛’的方式,求得鬼佛的真相?! 鬼佛,竟是真佛不成?! 佛门皆称世人性中就有‘佛’的存在,人人亦皆可成佛――难道那所谓众念合一的‘鬼佛’,其实就是众生性中之‘佛’显现而出了?! 所谓‘求佛’,即是‘见如来’,‘见如来法’即‘自性成佛法’――若鬼佛就在空中,那便必须证就佛性,永恒住空,才能一探鬼佛真相了! 苏午心念百转。 他收束心神以后,再向身畔看去,却已不见那跪坐的少女身影。他转头看向身畔的十灭度刀,刀面如镜,映照出他的面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