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陵的恐慌危机(求订阅) (第2/2页)
然后说: 「而海面之上,群山无数,如果要从我们所在之地去另外一座山。还得去跋涉海面才行。若是基础足够,所过之路,都是海滩,如闲庭信步。「 周成闻言,若有所思。 宁陵教授的这个比喻很新颖,自然是深有想法,才能如此类比的。 临床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病种,其实坑很多,也有人踩,而且即便是有了先例,也还会再有人踩。 没踩到的,可能就过了,踩了的, 那可能就颠覆湮没了。 「宁教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不过很有道理,临床时刻都需要如履薄冰。「周成感慨。 即便是周成,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说陆乾州的老婆岳欣现在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该如何直接插手,也只好给她一套康复方案。 宁陵一边开车,就一边谨慎说:「周医生,我们且把这一处获们自己冒出来的冰山,当作自己的能力圈,我知道这些地方,我肯定能够走过去。「 「但是最保险的,还是我们把自己的这座山,奠基到能够成为最广的周地,然后直达,毕竟我们人是双下肢行走的动物,周地走起来,最为安全嘛。「 「可要是这些都不成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去试探海水的深浅,走一步,探一步!「 宁陵继续说着的时候,周成的神色不断凝重起来。 说实话,这是周成第一次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去认识其他的同行前辈。 虽然宁陵只是一个副教授,但也挂了教授这两个字。 宁陵的确是让周成对教授这两个字,大为改观,不说所有的教授都有水平,但是至少,大部分教授,即便是副教授的认知,都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能力圈、认知域、能力阈值、冰山、海面。这几个类比,既是宁陵是在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坚持手术的原因,同时也是剖析出来了宁陵在面对自己掌握不了的病例时的一种心态。 他要进取,要进步啊。 但是要稳稳当当地进步,就得把所有的准备都做好。 比如说认知域,那肯定就是对一个病种的了解程度,比如说罕见病种啊,治疗的前沿研究等等,做到,能够不翻大车,至少我知道方向往哪里走。 就这个病历而言,宁陵知道,最大的后果就是无功而返,不会导致患者截肢等恶果! 然后是能力阈值,宁陵自己讲,他自己的能力阈值就是神经切开、神经探查、神经缝合的术式,这是他最拿手的,所以他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基本就你能够解决。 可是,真正的能力圈,其实还是在表显的神经损伤方面,看得到哪里损伤了,所以就能够一蹴而就。 这是在告诉周成,你只要指出来了哪里损伤了,我就能解决问题,不用再担心。 而,认知域,其实除了潜在的认知域,还有个真实认知域,也就真正诊断,包括诊断的定性以及定位。 而周成,能够做到的就是真实认知域,知道就是那里损伤了,指了出来,宁陵能够做。 而宁陵在手术前,能够做到的,就是潜在认知域,我知道,不是神经占位性的病变,一定是在下肢的这条神经上,不会是在其他地方,我得去找一下! 宁陵说了一会儿后,道: 「因为如果你能够彻底的把相应的病种 、技能的级别进行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更加一目了然地去揣摩自己的实力,究竟是否能够拿捏得住相应的病种,会不会出现差池,减少我们内心的恐慌,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更加清楚和客观的认知。」 「上无老师可问询,下有学生要兜底,要教学,理论储备、技术储备有一些,但也相对有限,不如老师那么深厚的功力,在旁人看来,自己终将要成为扛起一面大旗的人物。「 宁陵几乎是掏心窝子地给周成讲着这些。 这些压力,周成都没有,因为周成现在不像他这样带组,所以肯定没他这样的压力,周成现在也不如他这样,需要去接手老师的衣钵。 「可能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宁教授你后续加以完善才行。「周成话语正式地说着。 的确,周成觉得,可能自己直接把相应的标准客观化后,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毕竟不同人之间的理念不一样,如果绝对标准,那就有点傻了。 可要怎么重新制定标准,这还真的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