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赫家三小姐 (第2/2页)
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民众纷纷响应。同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 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被从未有过的大冲突、大变化不断撕裂,包括远离中国东北大地、远离南京、远离陕北的大田镇。这个四川东部偏远的小镇也有了缓慢而深远的改变。 志弟就读有江县女子高中内,内忧外患的国情,刺激着年轻的学子,迸发着青春激情,有江中学读书会、强国会组织的上街游行、街头演讲、校内讨论活动此起彼伏,每一天仿佛都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延安”这个地名,开始悄悄在老师同学中口口相传,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所有追求进步、有理想抱负的青年,志弟也其中之一。 听人说,“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自由,一个崭新的词汇,成为众多年轻学子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偏远之地,萌芽生长。 大姐当年的黯然离去,在志弟的心里隐隐作痛,在日益成长的日子里,成为一种疼觉伴随着自己。仿佛像一颗暗夜的种子,催生着自我成长。 志弟最小的meimei,赫家五妹志妮最近遇到了幸福的烦恼事。五妹也在有江县城读书,与同班的男同学颜五情投意合,几年接触后,决定正式结婚。一切看来顺理成章,不过却遇到了麻烦。 有江县,当时是两大家族最为显赫。颜家与赫家,一家把持着县警察局,一家主持着县参议会,因各种权力利益之争,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基本形成了肝胆楚越不相往来。恰巧这两家的年轻人执意一起,引发出的冲击,结合的艰难可想而知。 赫家直接回绝,安排女佣时刻陪同赫家五妹,不允许志妮与颜五再见面。颜家亦是毫不让步,声称绝不迎娶。一时间成为有江县城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可是苦了这两个年轻的恋人,从此咫尺天涯。 爱而不得的悲剧,在几年后再次潜入赫家堡,在这些高大层叠的房屋、走廊里,志弟仿佛看到大姐挥之不去的哀伤背影,沉闷而阴郁。 “事情不能再这样了。”志弟心里对自己坚定地说到。 “五妹,你是真心爱颜五吗?真的愿意跟他一辈子?”一天的午后,志弟到五妹的房间,严肃地问到。 “三姐,我真的爱他,他也是真心爱我。我们已经决定一辈子在一起了。”几天不见,这个原本年轻娇媚的小妹,疲惫而憔悴,两眼有些浮肿。 “如果,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我会一辈子不嫁,最后去出家。”五妹是家里最小的meimei,性格是家里姊妹中最温顺的一个,情急之下,说出了决绝的话。 “既然彼此相爱,就该一起。我不想大姐的事情再发生在你身上。你们远走高飞吧。你下定决心后,其余事情我去跟颜五商量。”志弟轻轻而坚定地说到。 “啊!我之前想都不敢想这个。”五妹怛然失色。 “你们去重庆吧,那边有开明的三叔公在,能够照应你们,也不至于以后日子过得太过艰难。”志弟接着说到。 一个月后,颜家五少爷与赫家五小姐双双离家出走的消息,传遍有江大街小巷,不过这一次,人们心里都在祝福这对勇敢的年轻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在送走颜五和五妹后,志弟也做好了出走的准备。 那是一个夏天的凌晨,月亮还挂在天上。志弟蹑手蹑脚地穿过赫家堡长长的回廊,跨出大门,朝与同学约定的地点走去。 她感到忐忑却又义无反顾,她隐约知道奔赴延安的路漫长而艰辛,要克服重重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走了很远,她猛地回头,远远望见初露的晨光倾泄在赫家堡层层叠叠的屋顶上,给这古老的屋顶带来了光亮。 “我不会再回来这里了。”志弟心里暗暗地想到。 然后决然转头继续前行,身影渐行渐远,投入到越来越强的光线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