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命运盲盒 (第1/2页)
凡事都有例外,命运总会时不时给你盲盒,也许开出了复活节彩蛋,又或者是潘多拉的礼物,就如满足了命运肆无忌惮的意志。 相对生活在1949年中国大地上的人们来说,与大部分仓皇奔逃相比,志弟却是另一种心情,那是一种胜利即将来临的欢欣和期待。 每一天,不论是与工厂老板的谈判,还是与工友的走访面谈,身边的人,总能感受到志弟饱满的热情和气定神闲的稳重,给人一种力量,是一种果敢坚决的人生态度所带给别人的安全感。 志弟自己也感觉到了这股力量。 志弟从大田来到山城重庆,差不多快八年了。她时常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庆,从那么小的天地来到这么大的一个世界,见识了更多的人,在赵柱老师的带领下,几年来,在中国纺织工会重庆分会的工作,让自己经历了更多的事,内心不断成长、丰盈。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未来发展的轨迹和使命。秉持公正正义,为贫弱者鼓与呼,为工友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和尊严,奔走斗争。 她感觉自己背后有万千兄弟姐妹,犹如广袤的海洋,用昼夜不停的呼吸,给自己持续的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支点,那就是书荣,能够陪伴彼此,一起携手走过漫长的人生。 志弟感觉书荣对于自己有一种神秘而天然的吸引力。 志弟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对自己这个最小女儿的又爱又恼的无奈表情。 赫家三姐妹,前两个是温婉的代表。但到了她,自小爱打抱不平,犹如绿林好汉,而且力气比很多同龄男孩子都大。 常常有人上门理论:“赫老爷,你们家三小姐把我家勇娃推到水田里去了,大冬天的,你得管管。” “对不住,我一定好好教训她。”赫老爷道歉不迭。 每当爹把自己叫到面前准备严加训斥的时候,她总会说出一番振振有词的道理,让爹下不了台。 “谁叫勇娃欺负人?” “谁叫他强抢别人的东西?” 说话文绉绉的爹爹气恼语塞后,往往会说:“女孩子居然还打架,不成体统,我是管不了了,叫你娘来管管你这个野丫头。”说罢摇摇头走开了。 不过,一直以来,志弟却是最爱呆在爹爹的身边。 虽然自己不爱背诵那些完全听不懂的古文,却很爱听爹爹讲古今故事,众多的历史掌故,在爹爹神采飞扬的讲述中,娴熟地旁征博引、神奇运用,故事中的人物就像从讲述中走了出来,在赫家堡的夜晚,陪伴着志弟度过无数漫长的夜。 在这个时候,总会觉得爹原来是这么有趣有魅力的人。 她在想,这是不是当时一见儒雅的书荣,就感觉有一见如故的原因? 其实对于志弟来说,书荣的名字很早就听说了。 在大田,好学、上进、自律的书荣就是好青年的代名词。特别是当年他考上重庆津怡高中后,更是成为大田的新闻头条,连轻易不出门应酬的爹,也破天荒地参加了书荣家的升学宴,回家后,还在感慨:“刘家出了这么上进的后生,反而我们赫家读书人越来越少了。” 志弟总是会记得那一次,自己与他的初见。 那是在当年自己和两个同学北行失败,被二叔送回大田,回赫家堡的路上,远远的,人群之中,一个英俊儒雅的青年看着自己。浓眉下的双眼投射出的某种关切,让自己的心弦一动。 真正首次见面是书荣来山城重庆之后。 那是在抗战期间,国立艺专剧社来裕丰纱厂开展宣传抗战的演出。 书荣和几个艺专学生来打前站,做一些活动的准备工作。 志弟则是作为工会代表,负责接待和协助他们。 虽然说是头次见面,其实书荣和志弟都有一种彼此熟悉的感觉。 “听说你也是大田的人吗?”书荣感觉自己的开场白显得很蹩脚。 “是啊,我们不是见过的嘛。呵呵,你忘了吗?”志弟爽朗地笑着回答到。 “嗯,是的,是的。当时我看到你了。”书荣忙不迭的回应,感觉自己有些狼狈。 书荣心里清楚,自己能来重庆,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年轻人可以那样地去活”的启示,那是她所带给了自己人生观念的冲击,促使自己走出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式的小天地。 志弟充满活力、意志坚定,对一直从书斋长大的书荣有一种自然的吸引。 后来这两个相互吸引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往往志弟会讲起她在裕丰纱厂的工作,讲起了纱厂工厂的情况、工人运动、谈判与斗争。 而书荣则讲起了他在艺专的学习,讲起了他与子恺老师的交往趣事,讲起了龙脊山春天的水仙,以及冬天的腊梅。 他们的初次见面犹如久别重逢,两个看似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同作为大田优秀的儿女,亦或是因为人群中那一眼,在山城重庆,真正相遇了。 从此以后,志弟每天穿梭在山城的时候,她总会习惯性的眺望嘉陵江北岸,因为在那远远的龙脊山下,那里有书荣就读的国立艺专,以及他最喜欢的水仙和腊梅。 书荣书读得多也读得好,往往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有可能会被他从古至今,从历史渊源、引历史掌故、讲中西对比,洋洋洒洒讲一大段,时不时说到激动之处,冒出长长短短的英文句子。 志弟其实很多都不是很能听懂,但她就最喜欢书荣谈话时的才思敏捷、眉飞色舞,在学问讨论时的自信洒脱,在书法绘画时的刚毅雄伟,在演奏琴笛萧时的浪漫多情。 跟平日他在现实世界里单纯、内敛、寡言、谦逊很不一样。 每到这时,志弟总是会暗暗地告诉自己,和书荣一起,爱护他,陪伴他,就如他曾带自己去看过的优雅但脆弱的水仙,一定要让他永远的这样快乐无忧。 穿过山城街巷时,她也会下意识地想,等到重庆解放后,找一处临江的房子,不论大小,和书荣一起,不求富贵显达,平安稳定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