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家园_第一章 有过两个系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有过两个系统 (第2/2页)

机会。

    身份是第一道坎,皇帝嫡子庶子那么多,哪儿轮得到旁支郡王上位?

    太子贤德,否则南方叛军不会打着太子旗号,找了个“先太子遗腹子”为新君,举旗反叛。

    七皇子心狠手辣,更不必说。

    其他皇子也非泛泛之辈。

    还有当初登基第二年就赐下一杯毒酒的泰和郡王江乾……

    从长计议,急不来。

    天下太平的十年,江言广交好友,醉生梦死。

    夺嫡之战,冷眼旁观。

    七皇子登基,献上贺表表忠心。

    新帝元年,太子余孽于南方叛乱。同年安和府举起义旗,尊“泰和郡王乾”为主,起兵“清君侧”。

    新帝二年,北境边军南下,平叛,杀逆王。

    北蛮入侵,天灾来袭,民怨沸腾……泰和余孽刺杀,帝崩,无子。

    郡王江言,登基称帝,改号仁和。

    “主线任务:中兴之主。

    完成度:57%”

    第一步,“主”达成。

    第二步,“中兴”。

    登上皇位的江言,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到摸鱼摆烂,仅用了三年。

    人人都想当皇帝,但古往今来,当的好皇帝的,屈指可数。

    一言九鼎,表面上是真的,但执行起来怎么样得看手腕。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以是真的,只要吃得消,翻三倍五倍都行。

    没有人教导治国之策,没有人教导帝王之术。

    孤家寡人,身边皆为臣子,所求为官、为权、为名、为利。

    前两世的经验,治理一县之地堪堪足够,治理一个帝国远远不足。

    最初的三年,江言以记忆中蓝星历史为模板,也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结果并不如人意。

    天下臣民买账的不多。

    无奈,“以工代赈”、“新修水利”……好歹赢取民心稳住了帝位。

    贪廉、忠jianian……傻傻分不清楚。

    再好的政策,执行不下去,有什么用?

    一国之君,言出法随?

    总不能把满朝文武都推出去砍了吧?

    登基三年,江言摆正了心态,自己根本就不是块明君的料,想完成任务,得“抱大腿”。

    更准确的说法是——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武将以嫡系老国公为首,紧握兵权保命保皇位。

    文臣挑来挑去,改革派,保守派,温和派,轮着来,一个个试,宰相轮流做。

    终于,在温和派当政的三年,主线任务完成度开始缓慢增长……

    “主线任务:中兴之主

    完成度:72%”

    仁和十二年秋,立皇长子为东宫太子。

    “主线任务:中兴之主

    完成度:83%”

    仁和十七年,开春大朝会,太子参政议政。

    “主线任务:中兴之主

    完成度:89%”

    天下太平,百姓平安喜乐,太子参政,皇帝……垂拱而治、泽被天下(久居深宫,妻妾成群)。

    仁和二十三年,帝禅位于太子,扶上马送一程。

    “主线任务:中兴之主

    完成度:99%”

    直到新帝七年,江言躺在寝宫泰安殿龙床上奄奄一息之际,系统任务进度条终于从99%突破到100%。

    江言勉力从枕下拿出一册笔记,递给陪侍在侧的儿子,帝国的皇帝。

    “或可用之,皇儿自抉择。”

    笔记里面,是第一世的蓝星记忆中封建王朝的一些政策得失,还有历史大趋势。

    自登基以来的三十年,除了最初的三年“励精图治”,江言余下的时间只是享受着皇权附带的富贵荣华,并没有真正担起皇帝的职责。

    中兴之主的名头,大半是宰相、文武大臣替他挣的,小半是太子监国时期得来的。

    耕耘后宫二十来年,诞下儿女四十有六,临终之际儿孙满堂。

    中兴二字冠在头上,江言自觉受之有愧。

    “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启下一段旅程,记忆镜像化已完成。奖励下一段路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制人生,请陈述关键词(限10字以内)。”

    随着记忆镜像化,苍老疲惫的心态逐渐消失,江言仿佛又回到意气风发的少年,扫视过金碧辉煌的宫殿,再无留恋。

    “请陈述关键词(限10字以内)。”

    仁宗江言,逆天改命,中兴之主,一生两生三生、生生世世都不弱于人……

    “深蓝,加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