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从1999开始_373 你收着点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73 你收着点演 (第3/3页)

相拥,正要办事的时候,男的叫:“来了。”

    一切索然无味。

    就没这样的!

    李冯和王斌不吭声。

    这锅他们不背。

    老谋子脸色严肃,咳嗽说:“这两处剧情漏洞我是知道的。”

    “可是。”

    “整个电影来说,这两处漏洞只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韩桥默然。

    老谋子是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那个年代的导演,经历过人性和社会颠倒混乱。

    所以。

    他们的电影,更多的是探讨人性和社会。

    不是讲不好故事。

    而是。

    故事只是艺术的载体,重点是表达艺术,故事好不好,真的只是其次。

    可观众不这么想。

    观众不在乎什么艺术。

    看电影,就是获得视觉上的刺激和心灵上的满足。

    好来坞的动作大片故事薄弱的可怕,可真没有谁在乎,看的就是肾上腺素的狂飙。

    不过。

    《十面埋伏》毕竟不是特效大片,严格来说,张一谋把这部电影拍成了风景宣传片。

    老外看着稀奇。

    国内观众花了钱,两个小时,准备好享受饕餮盛宴,结果,就看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吐槽是难免的。

    这时候。

    剧情上的自洽,至少可以说是“诚意”之作。

    这是电影理念上的分歧。

    韩桥措辞:“张哥,这部电影是您最擅长的“人性”,艺术上来说,这部电影是没问题的。”

    “可观众想看的。”

    “也许只是电影。”

    张一谋脸色严肃,给人威严的感觉。

    韩桥坦然对视。

    堂屋里气氛一下沉闷。

    韩桥这是公然的说《十面埋伏》陷入了“艺术”的自嗨圈。

    章紫衣低着头看着茶杯,似乎要把茶杯看出花儿。

    刘德发和王斌都不说话。

    “咳咳……”李冯没想到韩桥这么胆大包天,呛的咳嗽,见两人看过来,摆摆手,讪讪笑:“您继续。”

    这么一打岔。

    低压的气场有了一丝风。

    张一谋忽而笑:“韩桥,你有什么好想法呢?”

    韩桥想了想:“张哥,我知道你这部电影取名叫《十面埋伏》,是因为人和人有十重伪装。”

    “既然如此。”

    “小妹之所以卧底牡丹坊,目的只有一个,她想出手杀了韩捕头。”

    “相处过程中。”

    “小妹发现韩捕头是侠义之士,所以放过了他。”

    “这里可以设计韩捕头为了小妹中刀,身受重伤,小妹完全有机会杀了他,”

    “结果没有。”

    “刘捕头深爱小妹,可以给他设计凋刻,一来暗示他是飞刀门的人,二来,可以突出他去小妹痴爱情深。”

    “当然。”

    “凋刻不用飞刀,而是钢针。”

    韩桥侃侃而谈。

    这部电影的几处大的情节漏洞,几乎全部有了交代。

    最后。

    韩桥笑道:“当然,我就一点小想法,具体的故事情节,还要李哥和王哥商量。”

    张一谋没什么感觉。

    韩桥的提出的建议中,他认为比较好的就是“刘捕头凋刻”。

    既可以突出刘捕头情深的人设,又可以暗示刘捕头是飞刀门人。

    这是很好的隐喻。

    重伤就完全没必要,整个故事的节奏会因此而显得拖沓。

    不过。

    韩桥能提出电影存在的重多剧情漏洞。

    张一谋还是很满意的。

    这部电影他也只有模湖的想法,韩桥却能有清晰的认知。

    整个故事的把控比他还要精准。

    这就很可怕了。

    说明韩桥对剧本的认知程度,甚至超过了他这个导演。

    张一谋想破脑袋,都不会知道。

    韩桥看过这部电影!

    故事的情绪点、节奏、甚至是人物的心理变化,他清清楚楚!

    “韩桥,以后有空,多到监视器这里来看看。”

    张一谋递出了橄榄枝。

    卧槽。

    李冯和王斌心里只剩下“卧槽”了。

    张一谋意思很明显。

    这部电影,韩桥有话语权,甚至,他的话语权远超编剧。

    而且。

    老谋子这么多年,从未把自己的导演权柄分出去哪怕一点点。

    韩桥能到监视器前。

    整个剧组,他的地位,仅次于导演老谋子。

    章紫衣和刘德发没有发言权。

    演员,就是导演的工具。

    韩桥心情很开心:“没问题,张哥。”

    老谋子对电影画面的把控,色彩的运用,即便是全世界,那也是赫赫有名的。

    韩桥能偷师到一招半式。

    这趟电影就没有白来。

    最重要是,韩桥还有小心机。

    这年头,国内电影市场太惨,几乎不赚钱,张一谋是少数电影能在国际上斩获票房的。

    电影质量是其次。

    最主要的。

    这么多年闯荡国外结交下的人脉。

    韩桥的《绣春刀》,能不能远征海外,就看这趟能不能打动张一谋。

    剧本研讨完。

    第二天还有戏。

    韩桥成了二把手,待遇又不一样的,当然,这不是物质上的区别对待。

    而是。

    人与人的沟通。

    工作人员对韩桥,也许之前只有敬而远之,那么现在,多了佩服和崇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