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早的计谋 (第2/2页)
.”玉迟聆有一处不解,“于娘子是莫长生的妻子,夫妇之间,既有爱,怎会舍得分离?” “有些爱,实属错爱。既然如此,不如玉姑娘,浅听我一段生平吧。” 言罢,于姗姗一挥衣袖,玉迟聆耳边传来于姗姗的自白,眼前则是她过往记忆中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 “第一次遇见长生,是在家门外。” 凄凉的小巷,冰天雪地,年仅五岁的莫长生缩在墙边独自取暖,赤脚单衣,瑟瑟发抖。在他旁不远处,有一家富贵朱门,勾檐下挂着‘于府’二字的牌匾。四岁半的于姗姗出门赏雪,狐裘手暖,转眼便瞧见了角落里的莫长生。 莫长生是家中幼子,本不姓莫,只因家境贫苦,又逢乱世征战,家中粮食根本分不到他一口,只好取名为莫长生,活得少点,就吃的少点。于家是药草大贾,于姗姗更为独生女,掌上明珠。于姗姗年幼常常带他回府中吃饭玩乐。莫长生也是在于家接触到了草药,于姗姗经常带着莫长生一起读医书、阅草本,天赋异禀的莫长生往往一眼,便将万本书籍记在脑海里,悟性极高。 “一年后,长生想拜家父学医。可是家父不愿将医术流露外人,于是家父给了长生不少盘缠,骗他说外出游历一番,待到有功名成就之后,便收他为徒。” 莫长生信了,白天告别了家里人,晚上同于姗姗在朱门前相别。她将自己的手帕送给莫长生,看着他越走越远。 “十年后,城中突发瘟疫,我年少救人心切,一不小心,便染上瘟疫,命在旦夕。” 于姗姗病情恶化极快,和城里大多数病人一样,就连于家老爷都束手无策,急得老泪纵横。就在这时,一名游医少年郎来到阆城,仅凭一颗炼制的丹药,便将瘟疫治好。于姗姗的病,也是他治好的,就在她睁眼那一刻,见到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儿时玩伴,莫长生。莫长生就这样回来了,带着一身高超的医术,和全城百姓的赞誉。 “我喜欢他身上那一股疾风劲草的韧劲,不过一眼归来少年,满目春光皆不及。那时令人最为欢喜之事,便是所爱之人,也钟心于己。” 莫长生来于家求亲,于家老爷看不上他的家世,暗中又嫉愤他人轻才高,故而不允此婚。于此,莫长生不肯放弃,日日跪求,一直求到了于家老爷允许。 “可是大婚那日,我未曾等到他。” 凤冠霞帔,少女娇俏对着铜镜点绛唇。于姗姗在大堂等候着莫长生的花轿。晨曦落午,午落夕阳,于姗姗只等到的侍女赶来告知的一句——莫公子弃了花轿,往城外驾马跑了! 于姗姗猛然跌坐的地上,头上的金钗骤然落地,手里拿着莫长生留下的一封信。 “他说,有朝一日,定携满身荣耀,钟鸣鼎食,来迎娶心上人。” 此后,她倚栏相望,三年又五载,盼君归来。 多年来,于姗姗因爱画地为牢,不肯再次婚嫁,便随着各地医士云游,救助那些无钱治病的老幼,同时她也能在医士队伍中打探到莫长生的消息。 听闻莫长生受到皇帝赏识,为之炼丹,赐一品医官。后又闻拜得仙师,得道修炼,飞升成仙。 种种荣誉,于姗姗为他感到高兴,但她已经等不起他了。于家渐渐没落,她黑发间白丝,羸弱靠在床榻边,手中还攥着莫长生留下的信。 那年冬日寒风吹过,消散掉炭火最后一丝温度,于姗姗闭眼落泪,到死都没有等到那个要来娶她的少年郎。 等到莫长生登峰造极,从神山修炼归来,人世间已经过了百年。贵为仙身,他一如既往的青松面容,但她已经白发苍容,安静躺在棺材里。莫长生冷静地将于姗姗的尸身带走,销声匿迹百年来。 玉迟聆回过神,只见于姗姗记忆已经烟消云散,眼前回到了炼丹室的布局。 她看着于姗姗,没有从她身上感受恨意,更多的是满目遗憾和绝决。 于姗姗转眼瞧着冰棺:“他用冰棺保存我年轻的尸身,施展下聚魂术,容不得我离开尸身,去地府转世轮回,如此一困又是两百年。我不要他这般来救我,在两百年前,我便不打算爱他了,我只愿能够自由,脱离这情爱的枷锁。” “原来情爱也会这般苦.....”玉迟聆不由低念,侧耳一竖,她灵敏察觉到有人往炼丹室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