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三章 杀王,灭燕,大奖励 (第3/4页)
对。” “如果秦国攻来,儿臣愿意身先士卒,与秦国血战。” 燕丹挣扎着跪下,大声的说道。 虽然被吓到了。 但是对于行刺之事,他仍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你...” 燕王喜无比厌恶的看着燕丹,看着他自己的儿子,他燕国的太子。 如果可以。 他真的恨不得将燕丹给杀了,当初出生时就直接杀了。 “报。” “启奏大王。” “边境急报。” “秦国骊山大营已攻破我大燕边境,庆秦上将军麾下十万大军已被秦军击溃,大军逃散。” “庆秦...庆秦上将军殉国。” 一个燕兵快步跑到了大殿内,躬身对着燕王一拜,惶恐无比的禀告道。 “什...什么?” “我大燕十万大军,竟如此不堪一击?” “庆秦,他竟然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 燕王喜脸上浮起了一抹惊恐之色。 在收到了秦国的战书后,燕王就感受到了亡国危机,立刻就下令让他燕国上将军之一的庆秦统兵十万,坐镇边境镇守。 依靠边境城邑防守。 可如今这战报,秦国才刚刚进攻就攻破了他边城,这如何不让燕王惶恐。 “报。” “渔阳急报。” “秦安邑大营王贲率大军兵进渔阳,渔阳将失守。” 不等燕王喜回神,又一个急报兵跑到了大殿禀告道。 “秦国刚刚才灭赵不久...他们怎会还有如此国力?竟能再调两个大营攻我燕国?” 燕王喜神情无比的惶恐。 光是大秦骊山大营,蒙武亲率,就已经让燕王喜惶恐不安了。 如今又增加了一个秦国安邑大营,他燕国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抗衡。 “丞相。” “派遣去齐国和楚国求援,情况如何了?” 燕王喜慌张的站起来,看向了他的丞相。 虽然他也知道这一次自己这个废物儿子做了蠢事,让秦国有了师出有名的机会,但他心中还抱有一分希望。 听到这一询问。 燕国丞相脸上露出了一抹哀容:“大王,齐国和楚国拒绝出兵,他们说,这一次是我燕国愚蠢所为,用行刺这等下作手段,给了秦国师出有名,他们根本没有出兵的理由。” “是啊。” “寡人怎么生了这样一个愚蠢的儿子。” 燕王喜万分无力的道,整个人也显得十分的虚弱,似乎随时都会晕倒了一样。 “报。” 但是。 坏消息一环接一环。 此刻。 又一个人快步跑到了大殿内。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急报传令兵,而是一个燕国的官吏。 “何事?” 燕王喜无力的看向了来人。 看着如此急切的跑到了大殿内,燕王喜已经知道是一个坏消息了。 “周天子姬延在秦对天下宣昭。” “我大燕行刺秦王,此乃大不韪,此乃下作手段。” “周天子以天子之名,命我大燕所有大军放下兵器投降,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这个官吏惶恐无比的说道。 “周天子...姬延...” “呵呵。” “嬴政,好手段啊。” “好一招攻心之策。” “好一招灭国手段。” 燕王脸上露出了惶恐,整个人彻底丧失了气力。 这一战。 秦国动兵不仅仅是使用了无坚不摧的兵锋,出动了两个大营夹击他燕国,更是搬出了周天子,以天子之名来攻心,更以燕国行刺之事散播。 于此。 燕国大军的军心士气必丧,又如何能够与秦抗衡? “父王。” “就算边境十万大军被秦国击溃。” “但我大燕如果尽出举国治病,还有带甲近三十万,只要有保卫大燕的信念,必能够击溃秦军,保卫大燕。” “儿臣愿亲统大军,与秦军死战。” 燕丹挣扎的站起来,带着一脸坚定的请命道。 到了现在。 他仍然天真的很,似乎完全看不透如今他燕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还自以为喊几句坚定的话就能够破敌。 燕王喜冷冷的看着燕丹。 忽然间。 又是一脚踹出。 直接将燕丹给踹飞了。 “就你,也配?” 燕王喜毫无掩饰厌恶之意。 “来人。” “给寡人把这个逆子打入牢狱,没有寡人的诏谕,任何人不得靠近。” 燕王喜愤怒吼道。 应声。 几个燕禁卫军上前,直接将燕丹给擒住了。 “父王。” “相信我。” “儿臣一定能够击溃秦军。” “儿臣不比他嬴政差。” “父王...” 被架走的燕丹十分不甘的喊道。 看着如此狼狈的燕丹,朝堂上也没有一个人为燕丹求情。 秦国来袭。 或许他们当中已经有了不少人早就准备好了退路,甚至是已经暗中投效了秦国了。 而对于这一切。 燕王喜不蠢,自然心知肚明。 但也有着一种无可奈何,这是局面如此,他也没有办法去改变。 “剧辛上将军。” 燕王转过头,看向了武臣之首。 “大王。” 剧辛恭敬应道。 “庆秦上将军已经殉国了。” “如今寡人只能靠你了。” “寡人将我大燕举国之兵都交给你。” “务必,击溃秦军。” 燕王喜带着求助的眼神看着剧辛。 如今他面对孤立无援,齐国和楚国没有出兵之由,他也只能依靠自己来防守了,虽然对于能不能抵挡秦军的结果,燕王喜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但他不得不做。 “臣,尽力而为。” 剧辛躬身一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接了。 “上将军。” “我大燕危急存亡就集于你一身了,寡人会在蓟城等着你凯旋归来。” “如若能够破秦,寡人愿意与上将军共享大燕权贵。” 燕王喜带着一种允诺,对着剧辛道。 这也是燕王喜的一个笼络而鞭策了。 …… 另一面。 大秦两大营兵分两路,一路攻破燕国边城后,一路破城进攻,一路攻渔阳,自南向北进攻。 两个大营,一路三十万大军,一路十万大军。 兵锋所过,所向睥睨。 一则是大秦兵锋锐利,战力强大,二者则是因为燕丹行刺之举,给大秦递刀,让大秦师出有名,燕国士气也正是因此而不足,又如何能够与大秦锐士抗衡。 而这一次出征。 经历了大秦扫灭三晋,却一直不得出兵机会的骊山大营也用他们强大的战力证明了骊山大营战力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