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开始(5) (第1/2页)
开始(5) 五、开始(5) 第二天(昨天项融欣给郭追辅导功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以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和高分子合成工业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大体是在40年代中期从米国开始,苏联也部分地参与了这一过程,以后逐步扩大到西欧、日本、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到60年代达到高潮。在一系列科学理论被突破的基础上,几乎各门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因此引起了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宇航等很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华国即便是有着12-49年这么长时间发展所储蓄的一半,在真正的实现发展高精尖前沿科技上也是捉襟见肘。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的人所拥有的高瞻远瞩啊。那时候的他们不仅仅是活在当下,他们的眼睛最起码看透了一百年时/局的走势.... 那么科技在变/革的同时,冷/战出现了。米苏凭借在二/战中所俘获得大量徳国火箭技术及人员,使得太空竞/赛就以导/弹为主的木亥军/备竞赛拉开了帷幕。技术优势不仅能带来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识形/态先进的象征。只能说,米国和苏联再也不是昔日共同抗击轴/心阵/营的战/友了。美国和苏联深陷谍/报/战和意/识x/态/宣/传战。双方都认为太空探索和人造卫星技术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因此成为了冷战的前沿。谍/报卫星能侦/查其他国家,而太空探索的成就能为鼓吹本国的科学实力和军/shi潜/力的宣传服务。火箭能将人类送入地球轨道或月球表面,同时也能发射木亥弹到敌/国。很多应用于太空旅行的技术同样能用于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的战略武器。借着科技变革之风,除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外,米苏还开展了多年的太空争霸....不过太空竞赛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如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器,以及向近地轨道和月球发射载人飞船等。说实话,在回收技术还没问世之前,所谓的航天就是往地球周边发射太空垃圾... 20世纪50年代,米、苏在太空竞赛中为了拿到头彩,各自从佛罗里达的海岸和丘拉塔姆的荒原向太空发射了三十多艘载人飞船,完成六十多人次的太空飞行。1954年,苏联率先在技术上实现了近地卫星的发射与载人航天。苏联三名宇航员加加林、科马沃夫、季托夫搭乘在当时算是最新式的“东方”火箭穿越了大气层并抵达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进入太空实现轨道飞行的人类。他们的名字被永远铭刻在人类太空时代诸多“第一”的首位,拥有了瞬间加速膨胀扩散到全世界的名气。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卫星方面),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比,显得小巫见大巫。对于苏联人的成就,米国人初期只能冲着俄罗斯望洋兴叹。但是老叹气也不是个事,于是乎最著名的56年米国5年登月计划就问世了。有些学者也推测米国5年登月计划极有可能是57年世界性木亥危机的重要诱因。注意啊,不是主要诱因。 到了1960年7月21日,历史性的时刻来临了。首次载人登月是由米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科林斯。可以说“阿波罗”工程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可以说,不论是加加林还是阿姆斯特朗,不管他们属于哪个国/家,都是怀着人类对太空的向往,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对地外的广阔宇宙展开探索。他们是那个年代人类某种意义上的先驱。 61年苏联向金星和火星分别发射了探测器。探测金星成功的同时,火星方向反倒失联。苏联探测火星失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失败。直到公元2000年俄罗斯最后一次探测火星还是失败(苏联于1990年解体,从此被称呼为所谓“前苏联”)。 ...... 「技术研发部的人发现异常了吗?」光无易抿完茶后问道。 「没有,大人。属下们的工作直到现在还是很有成效的。研发部的人从上到下都没有察觉到我们。」单膝跪着的领事犹如被表扬了一样微笑着对光无易汇报情况。 「不错。」领事听到光无易的话后脸上的神情骤然变成了狂喜。不过他为了在上司面前保持矜持,只能是把头继续低下去以图平复心情。 「谢谢大人!」 「我话没说完。」光无易把茶杯放到了桌上,并从座椅上站了起来。领事顿时从刚刚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又愈发显得忐忑了。 「奥瑞祯老头的近侍这几天要提前去技术研发部,为日后的主神慰问研发部之旅做准备。尤其是这几日间歇性的行动不能就此中止,所以你们这几日要小心。」光无易轻描淡写的说道。 与光无易轻描淡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旁单膝跪着冒冷汗的领事。 「关键时刻,我这边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