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述剑 (第1/1页)
人群为之一静。 读书人都看向付长空。 付长空是宣德府的知府,自然可以代表朝廷。 他的态度,就是朝廷的态度。 大家都在等他开口。 付长空有些踟蹰。 他在宣德府做了两年知府,早已经习惯了安然家中坐,万事不关心。 不想沾染任何麻烦。 若是为肖童开口,就相当于是替肖童张目,就会得罪张守志以及张守志的众多的学生。 可是。 李宏毅已经开口。 虽然李宏毅如今赋闲在家,可毕竟曾是朝廷大员,有深厚的背景,复杂的人脉关系,根本不是自己能够比的。 得罪了这样的人,弄不好自己这宣德府知府的位置就坐到头了。 何况,身边有着无数的读书人,正在虎视眈眈的望着自己,要是自己拒绝,忤逆了众意,以后自己在士林中再也难有立足之地。 心中不断的盘算,付长空很是后悔参加牡丹诗会,“果然是不该来的,真的不应该来。 要是不来的话,怎会有这麻烦缠身。 事已至此,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就会全部得罪。 两相其害取其轻,我必须做出抉择了,不过以后,我定要宅在府衙,绝不会再接受任何人的邀请。 任它八方风急,我自岿然安坐府衙静观万事悠悠,绝不涉身其中。 不过,做了选择,总得要得些好处,不能白白的替肖童张目。 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事情,本知府万万是不会做的。” 盘算已定。 心中有了分寸。 宣德府知府付长空,眼睛转动,朝着肖童刚刚写完了不久的三首诗句看了过去。 慢悠悠开口,“肖道长学究天人,有慈悲心肠,做事情有着自己的主见,但是朝廷也有自己的法度。 很多事情,就算是本官也是很难办。” 难办意味着可以办! 到底办不办,就得看你的表现,表现好了,自然好办,表现不好,就办不了。 李宏毅也是官场中的老狐狸,付长空屁股一撅,他就知道付长空是在放什么屁。 这是明目张胆的要好处,而且目之所及,落在肖童的诗句上面。 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自己的名字,必须出现在这三首诗中的最少是一首上面。 肖童初次下山历练,对这些人情世故不是很精通,但他是个有眼色的人,而且神魂强大,也是稍微一转念头,便明白了付长空的意思。 心中觉得好笑,但也没有鄙视。 这世上,能够做到拿好处办事的人,已经算是很有良知的了,有些人,拿了好处也是不办事的。 “小兄弟,你看看,这事情怎么办?”李宏毅对肖童很亲热。 称呼也很亲近。 向付长空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白,这是我看重的人,要求可以提,但不要太过分,否则的话,要你好看。 肖童点了点头,“两位都是长者,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可徇私枉法,罔顾人情。” 指了指自己搬运而来的三首诗篇,每一首,都蕴含文韵,才气,灵光莹莹,已经成了文宝。 挂在家中,可以镇宅、辟邪,还能够消除杂念,稳定心神,有着极多的好处。 “这三首作品,我早已经说过,是从高人那里听来的,代为转达而,不算是自己的作品。 不过好的作品,总是要让它再世上流传,才能够彰显其价值。 我愿意把把这三幅作品,送给两位大人,好借助两位大人的名声,让它们更好的传播开来。 还请两位大人莫要推辞。” 李宏毅、付长空大喜,尤其是付长空喜上眉梢。 “肖道长世事通达,前途不可限量。 尤其是心怀慈悲,遇到恶人即拔剑,这样的气魄,少有人能及。 朝廷对这样的事情,一向是嘉奖的。 做这样的事情,不但无罪,反而有功,惩恶扬善,为民除害,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附近的读书人纷纷叫好,其中,有一位读书人,更是越众而出。 “肖生,此情此景,理应赋诗一首。” 肖童有些为难,“其实,我早已经说过,我真的是平平无奇一个小道士,没有什么水平,没有多少文华,很不擅长诗词文章,会的一些东西,也都是从别人处听来的。 自身水平有限,有限的紧!” 付长空笑而不语,李宏毅笑而不语,青衣小姑娘青竹笑而不语,章程、关咎笑而不语,所有的读书人都是笑而不语。 都是直勾勾的看着肖童。 最后见肖童踟蹰。 一些读书人,立刻明白,肖童这是心中有了想法,立即高喊起来。 “赋诗一首!” “赋诗一首!” “赋诗一首!” “赋诗一首!” “赋诗一首!” ……声音动长空,气氛极为热烈,很多人翘首以待。 李宏毅道,“大家如此热情,若是小兄弟,真有想法,不如赋诗一首,以应众人热情。” 肖童捏了捏鼻子,眸光逐渐坚定,便是开口说着,“既然如此。 我便再吟诗一首,不过事先说好,这些诗句都不是我做的,真的是听来的。” “对,你说的都对,我们都知道不是你做的,赶快做吧,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听。” “懂得都懂,你的诗句,都是听来的,从来没有一首是你做的。” “快把你听来的诗谁给我们听,我们都想通过你的口听到别人的诗。” 读书人挤眉弄眼,哈哈大笑,一声接着一声,希望肖童赶快再赋诗一首。 肖童郎朗的声音当空响起。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首诗的名字是《述剑》。” 诗句念完,四周文气纵横,读书人身上的佩剑,都锵然作响,声音轻脆,宛如流泉击青石,连绵不绝。 一股浩然剑意荡漾开来。 重重的文气冲天而起,在天地间,形成一柄柄文剑,剑上刻诗,剑意盎然,每一柄剑,都锋锐无双。 随后,这些文剑低空飞来,落在每一个读书人的佩剑中,和他们的佩剑融为一体。 许多没有佩剑的读书人,看到这情况,眼睛都红了。 文剑和佩剑相融。 使得他们的佩剑,有了莫名的文韵,挥动之间,便会有着文剑相随,遇到不平事,拔剑、亮剑的时候,威力就会大上很多。 李宏毅忍不住赞叹,“好一个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一首诗句,写尽读书人中的剑客气质。” 肖童念出这一首诗句之后,道心也是荡漾,隐隐约约的,他已经领悟了自己将来该走怎样的路。 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剑相助素霓生。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我愿一剑斩尽世间不平事。” 肖童低头,用着唯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喃喃的自言自语。 眼望苍穹,回想下山以后经历的种种。 这样的一个信念,在心中越发的坚定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