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 事起尚书司!(第二更) (第1/2页)
朝歌。 尚书司政事堂。 华要、固、王伏、司马昌、苏胡等人都在,人人桉上一堆公文,不过此时几人却是兴趣盎然。 王伏道: “十公子果真是天之贵胃。” “去到楚地只有两月有余,却一举将楚地局势彻底翻转,我前面看到相关信息,还以为是有人在传谣,等真的打听完全,才知道这竟真是十公子所为。” “十公子实在是令人惊叹。” 华要笑道:“十公子向来如此,做事不按常理,行事天马行空,当初十公子未恢复身份之前,参与了一起破桉,同样是以外界不晓的办法破之,而今之举,大概是异曲同工。” “只是听闻消息,实在是让人震惊。” “直接将楚地贵族一网打尽,还发动底层民众,让民众帮着清理贵族余孽,短短两月,就将楚地贵族顽疾彻底扫清,还十分康慨大义的将田地分发给民众,此仁德之举,举世罕有。” “我等身为十公子属臣,更应恪尽职守,不误十公子之名声。” 众人纷纷点头。 随即。 苏胡开口道:“十公子此举固然很大快人心,但这同样也将天下贵族彻底得罪,加上之前十公子得罪了儒家,我们这几个月,又没少折腾农家、墨家,林林总总下来,恐是将贵族士人得罪个遍。” “这会不会对十公子造成一定影响?” 苏胡话语一落,四周瞬间安静。 他们作为秦落衡属臣,又岂会不知这些事,但身为臣子,只能奉令行事,而且这毕竟是十公子自己造成的,他们难道还能去指责十公子不成? 眼下十公子意气风发。 但他们却不得不多思,毕竟他们现在是真的绑在了十公子身上,若是秦落衡最终不堪重负,他们恐也落不得什么好。 固开口道: “我等身为大秦臣子,执行上令即可,何来这么多想法?” “贵族也好,士人也罢。” “大秦难道就真缺他们不可?” “何况贵族本就不为朝廷所容,大秦开国以来,也从来没有承认过贵族,眼下公子只是把朝廷的态度摆到了明面上,这难道又有什么错误吗?” “再则。” “贵族忤逆朝廷久矣。” “就因为这些家族家室渊源,所以就要高看一眼?大秦的律法中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 “大秦是不认贵族存在的。” “即是说。” “所谓的贵族子弟,其实就是普通黔首,眼下这些贵族在楚地欺压鱼rou底层民众,强取豪夺民田民宅,他们的行为本就触法,十公子依法惩治,难道还能为人质疑?” “至于士人。” “大秦任选官吏是经学室的。” “再有便是举荐。” “士人多学儒学、道学,这些学说本就跟法制相悖,若是让这些士人为官,只会让大秦的法制体系崩溃,而今士人几如音音犬吠,何足道哉?” “尔等母须生出心思。” “大秦以法治天下,只要在法制体系内,那便是被准许的。” “贵族、士人,本就是周朝的称谓,而今大秦灭周新立,本就不同于周,何以要用周的称谓来评判大秦?” “过往农家、墨家有着不少学问,却沽名钓誉,不肯真的将学识付诸于实践,而今经过十公子的改造,农家、墨家已焕然一新,不仅在器具上大有更新,不少粮种、菜种都有改良。” “等待最终测试结束,再由朝廷昭告天下,岂非是为万民立下了不朽功业?” “百家也好,贵族也罢。” “若是不能为秦所用,则跟田间村夫、路边商贾、街道小贩有何异处?” 听到固的话,华要跟着道: “固所言甚是。” “十公子向来谋而后动。” “肯做出这般大动作,又岂会不知后果?” “我等只是旁听了一些消息,非是去到了楚地,对楚地有过实地的勘察,不足以评说这番事为,眼下秋收在即,我等也该收回心神,把专注力用于秋收上。” “我们来朝歌已近半年,上百个宵衣旰食、废寝忘食之日夜,也该到向十公子展露成果的时间了,而今尚书司内陈列了上百种器物,有新发明的,也有改良的,都是于国于民有大利之物。” “只是器物相对还是见效缓慢。” “最切实的还是粮食。” “从最开始的粮种,到耕具,再到肥料,以及播种耕种方式,这半年时间内,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也定会大为增收,而这也是我们政绩上最有力的证明。” 固康慨激昂的说着。 在这半年内,他们也是累的不轻,许辛、相晁、徐升等人固然是亲下田间地头,但他们也从来没有闲着,每次农家墨家做出改动,都会亲自去登记审查,任务量丝毫不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