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一章 十公子当迷途知返!(求订阅) (第2/2页)
“让他们去偏室等着。” “我等会就去。” “诺。”小吏应声答道。 秦落衡将手中的账簿放下,看向陈平,最后把目光看向了隔壁的屋舍,思索了一阵之后,对外道:“让固过来。” 不多时。 固到了政事堂。 秦落衡道:“固,你曾跟着张御史,也曾为上计吏,对数据的审核有一定的经验,眼下账簿繁多,恐需要你跟着费心了。” 固面露难色。 说道: “下吏不敢接下。” “下吏为尚书司官吏,而今尚书司惊现丑闻,下吏理应避嫌,以免引起非议,岂能在这时审理账簿?请公子收回成命。” 秦落衡笑道: “你固我信得过。” “若是连你都变节,亦或者跟其他人沆瀣一气,那我大秦的官吏只怕无人能信了。” “你尽管去查。” “若真是你所为,也是我识人不明。” 闻言。 固神色微动,胸膛起伏。 他自然清楚十公子这句话的分量。 固拱手道: “下吏定替十公子严格审理,绝不会容许出现任何问题。” “请十公子监督。” 秦落衡笑道: “好。” “你跟陈平待在殿内审核数据。” “陈平,等下,你将数据的审核方式,告诉给固,我还有点事,就去偏室了。” 陈平连忙起身应诺。 秦落衡把自己整理的数据用账簿盖住,而后起身离开了政事堂。 固并不托大。 也不以自己官职高于陈平而轻慢,反倒颇为好奇的询问起秦落衡所说的审核数据的方式。 他曾为上计吏。 自对数据考校有一定了解。 但自古以来查账都是用的顺查的方式,即按照事务的先后顺序,逐级审查,而且大多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日记账、明细账目、总分类账。 最后再跟总账簿进行核对。 大秦少府一直以来就是用的这种查账方式,因而每年的九月十月都被称为上计月,这两月不仅是官府官员要向朝廷汇报情况,他们这些上计吏同样也在这一个多月内,核对各郡县呈报上来的数据。 这些数据也将作为考核官吏的一种方式。 当然顺查法的缺点显而易见。 费时费力。 任务量异常巨大。 因而每年上计月时,都有不少上计吏,因为太过劳累,心力交瘁猝死的情况发生。 但这种顺查法基本只有全国上计时才会做。 其余时候。 则普遍用的是逆查法。 即是官府查到那个官署或官员出了问题,再通过狱衙,或者廷尉府审问出问题所在,继而直接对相应的可疑账项,和其中重要项目进行逐项核对,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在跟对方招供供词做比对。 这也是官府目前最常用的查账。 只是这种一般是清楚问题所在,对相关情况有一定问题线索,按理而言,这次查账,是该使用逆查法的,只是十公子并没有明说,究竟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曾直说是何人出了问题。 他们不敢多问。 所以只能采用通盘全查。 陈平自不敢怠慢,连忙将秦落衡告诉的方法,告诉给了固,听到这种查账方式,固眉头一皱,他本能的觉得这种核查方式不靠谱,但眼下十公子已去了偏室,他也不好反对。 再则。 十公子似乎的确偏好这等法门。 从最开始的破桉,再到后面,几乎都不按常理,但又奇怪的往往都能有效,正是想到这,固也是摒弃了自己的偏见,开始主动尝试起来,不过在内心里,固已想好去劝谏了。 十公子乃大秦公子。 理应堂堂正正的去处理各类事务。 岂能不断取巧? 现在十公子只是掌管一个官署,自然可以这样行事,但日后十公子若为大秦储君,为大秦皇帝,做事还这么取巧,成何体统? 这又如何能行? 固认为秦落衡已误入歧途,该重新走回正道上,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十公子身份不比当初,一言一行,都应该行端正之道,不若,落到陛下眼中,落到朝臣眼中,岂不会显得轻佻虚浮? 固神色坚毅。 他翻开一卷账簿,又取来一张纸张,在上面仔细的登记起来,室内当即只有沙沙的落笔声。 另一边。 秦落衡自不清楚固的想法。 他已去到了偏室,许辛、徐升早已入座,见到秦落衡到来,两人丝毫不敢有造次,连忙起身道: “臣等参见十公子。” “十公子前面的肺腑之言,对我两家如拨云见雾。” “臣等多谢公子为我等点明前路。” “臣等感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