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三章 秋日大祭!!!(求订阅) (第2/2页)
地之事。” 羌瘣急道:“你就不会让芈莲去问问十公子,看看十公子的态度?” 华阜无奈道: “我自然是让芈莲问过,但芈莲自上次进宫之后,就没有回来,我又哪能听闻消息?而且也没有再传回任何消息,仿佛此事都成了皇宫的禁闻。” “不过从十公子的表现而言,十公子似乎并不担心。” “或许此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恶劣。” 在华阜等人一脸无措时,华寄却快步的进到了大堂。 沓沓沓! 进到大堂,华寄朝众人作揖。 而后急忙道: “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我刚刚在官署听到了一个消息。” “陛下召见了一些老臣。” “我担心,此事恐跟十公子有关。” “老臣?”甘罗眉头一皱,随即似想到了什么,眼中露出一抹惊疑,急促道:“是王老丞相,隗老丞相等人?” 华寄点了点头。 全场众人脸色齐齐一变。 他们知道事情终于朝着他们最不想见到的一幕发展了。 陛下终究还是要处理此事了。 华阜道: “王老丞相等人早已退下,这次又另行召见,只怕真的是为了解决十公子之事,甚至就是为了立储。” “王老丞相等人过去就跟长公子走得近,也对长公子所奉行的行仁政很看好,这次被召见,恐是对十公子不利。” “除了这两位老丞相,还有其他老臣没有?” 华阜看向了华寄。 华寄微微皱眉,缓缓道:“据我打听到的,有国尉,有前御史茅焦,有通武侯,还有白仲老将军,老宗正赢腾等。” 杨端和道: “都是陛下过去信得过的老臣。” “这些老将军、老丞相、老臣年事已高,非是特殊情况,陛下不会轻易召见的,这次只怕真是有了定储心思,不然断不至如此兴师动众,特意去征询这些老臣的建议。” “就目下而言,也只能征询他们的意见了。” “现在朝堂一片混杂,如果征询朝堂的意见,只怕朝堂近七成都会支持长公子,唯有我等寥寥数人会站在十公子这方,但就算陛下征询退下老臣的建议,十公子的情况依旧不乐观。” “十公子并没有跟老臣共事过。” “而这些老臣过去一直待在关中,也很是坚持和维护秦律,十公子在楚地所为,恐并不会得这些老臣之心,只怕十公子这次真的难逃殊途了。” 杨端和神色很凝重。 他虽然很想乐观,但实在乐观不起来。 因为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这次的事一旦发酵起来,陛下就只能提前做出选择了。 而且陛下也的确这么做了。 或许陛下前面有意压着不处理,就是想试图让朝臣冷却一下,但随着半月时间过去,朝臣依旧不依不饶,甚至已有些变本加厉,再继续放任下去,恐会影响到朝堂的运行了,故陛下也不愿再拖了。 朝臣目下受情绪影响,并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 固陛下选择征询退下老臣的建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但无论陛下选择那种方式,结果都对十公子不利。 华阜担忧道: “这可如何是好?” “白逸,你可知白仲老将军的态度?” 白逸道: “阿翁自是支持十公子的。” “但阿翁远离朝堂很久了,又一直不在咸阳,人微言轻,只怕很难说服陛下,也很难说服其他老臣。” “国尉呢?”杨端和道。 众人对视一眼,都齐齐摇了摇头。 国尉自开国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但陛下忌惮国尉之能,将其强行留在了咸阳,国尉虽能在咸阳自如行动,却是出不了咸阳,而他们平素也很少跟国尉走动,又如何能知国尉心思? 华阜道: “通武侯应是支持十公子的。” “但王老丞相、隗老丞相、茅老御史等人,都是朝堂的老人,他们一向秉公执法,视秦律为生命,只怕不会替十公子说话。” 室内再次陷入到沉默。 他们自然是听得出来,十公子是凶多吉少。 而今他们家族的命运,早就跟十公子捆绑在了一起,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十公子真的不能上位,他们日后定会遭到无尽的报复和打压。 想到这。 所有人都脸色铁青。 良久。 甘罗才沉声道: “事情还没有那么严重。” “华兄前面不是也说了吗?十公子都不那么关心,我们只知一些只鳞片羽,岂能一窥全貌?现在都是在自己胡思乱想,依我看,我们还是就此打住吧。” “事到如今。” “我们做任何事已无意义。” “姑且就等着最后陛下的决定吧。” “若是陛下执意让长公子上位,我们身为臣子,自当拥护,若是陛下依旧存了立十公子为储君的心思,可能陛下召见老臣,只是为寻求意见,也未可知。” 杨端和也道: “甘兄说的没错,现在想再多也无益。” “一切都听从陛下的安排。” “若是十公子实在没办法,那也是天命难违,我等又能为之奈何?” “就这样吧。” “诸位,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 杨端和从席上站起,朝众人行了一礼,然后缓缓离开了,只是他的身形似萧瑟了不少。 其他人见状,也幽幽一叹。 众人相继告辞。 仅仅几十个呼吸的时间,大堂就已空旷下来,室内只有华阜、华寄父子二人,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无奈和黯淡。 他们已经尽力了。 华寄道:“阿翁,你说陛下会如何抉择?” 华阜轻叹道: “你心中恐早就有答案了。” “这次十公子之事,我们根本没办法帮助,也找不到借口,现在大势所趋,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等吧。” “应该用不了多久了!” ...... 五日后。 嬴政下发了一道政令。 命长公子扶苏主持秋日大祭。 这个消息一出,朝堂内外一阵哗然,有人惊喜,有人振奋,有人激动,也有人黯然,有人无奈,有人失望...... 朝堂众臣情绪不一。 但无论如何,秋日大祭之事,已经定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