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呵护_再次萌发往日恋情 ,(求收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次萌发往日恋情 ,(求收藏) (第4/5页)

叔来着缰绳,吆喝着让马停下。

    刚才用力过猛,大白马拉着马车从土坑硬是出来,并不能立即停着脚步。

    三叔没有放开手中的缰绳,硬是跟着马车向前跑出十多米远。

    苏三和老赵,快步跑向马车。

    “总算是出来了”,三叔嘴里嘟囔着,手却死死的抓着缰绳。

    马车拉出了土坑,去苏月母亲家的路也进了许多。

    过去一条小河,也就能够看到村庄了。

    苏三继续赶着马车。

    三叔和老赵眼前的路也越发的好找。

    来到三支河,路也就更容易走了。

    三支河上还有着一座小桥,虽然桥很小,但是桥面是完整的。

    木制的小桥栏杆虽然很破旧,但能够清晰的看到。

    有些发黑的栏杆,在这白雪的衬托下,更显得黑的发亮。

    三叔借着前不久经过过这里,心心十足的确定桥面是完整的。

    三叔牵着马,大步的跨在被厚厚积雪掩埋着的桥面上,脚下的雪被踩得“吱吱”作响。

    过去三支河,一眼就能望见苏月母亲家的村子。

    路上的雪也少了许多,就好像这里没有下那么大的雪似的。

    按理说,苏三的村子和陈文香的村子离得并不远,也就有着一条三支河,也就二十多里路。

    不管怎样,这边的雪下没有苏三村子的雪大。

    远远望去,依稀还能看到裸漏着的柏油路面。

    越向前走,那条乡镇与乡镇联通的柏油路越发的清晰可见。

    却也离村子越近。

    坐在马车上的苏三,看着眼前的村庄越来越近,心里开始越发的紧张。

    真可谓是,“激动的心,颤抖得手”,形容在苏三身上也是稳妥的很。

    越是走近,苏三的心中越是的紧张,颤抖的手抖的越是厉害。

    到了村头,一些勤奋的人们在打扫着街里的积雪。

    一行人走到了陈文香的家门口。

    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和几个孩子在门口玩耍,玩着孩子们喜欢的“打雪仗”,玩的是不亦说乎。

    这个陪孩子们玩雪仗的姑娘,正是是苏三前来迎娶的新娘陈文香。

    一直和孩子们玩的很开心的陈文香,忘却了今天是自己出嫁的日子。

    当看到苏三驾着马车站在家门口时,陈文香看到驾车的苏三,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的跑向院子中。

    站在门口的三叔,看着跑着的陈文香,脸上露出了可亲的笑容。

    心想:“这马上就出嫁的姑娘,还跟个孩子似的,竟想着和孩子们玩乐了”

    马车站稳,苏三下了马车。

    东西的街道,被这雪白的雪掩埋的很是干净,没有其他任何杂的东西可以看到。

    坐北朝南的五间大瓦房,正是陈文香的家。

    这时从大瓦房的院子里走出几个人。

    一个头发已经苍白的男人,漫步走到苏三三叔的跟前,上前拉着三叔的手。

    “亲家,来来家里请”,男人拉着三叔的手,引着苏三他们向家里请。

    “迎亲的客来咯。”,走到院子里的男人大声的吆喝着。

    听着男人的吆喝,屋里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妇女,迎头接上新女婿。

    苏三跟着年轻妇女,进入堂屋。

    坐在铺着新棉被的椅子上的苏三,内心的激动劲到达了巅峰。激动的苏三坐在椅子上,颤抖的手再也不知道放到哪里好了。平时爱抖腿的毛病,在此刻却好像完全的治愈了。

    苏三面前,桌子上摆着的盘子里放着饼干,糖果,瓜子之类小点心。苏三颤抖的手伸向放着糖果的盘子,想要拿个糖果来缓解内心的激动,却被堂屋门口来看新女婿的妇女们的一阵偷笑,羞涩的连忙收回那颤抖的手。苏三双手握拳放在腿上,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点心。

    “这新女婿长得的还怪帅气勒!”。门口不知哪个妇女说的话,引得门口妇女们连忙四处寻找说话的人。

    站在门框边的两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揣测着坐在屋里的苏三。依着门框的长发妇女拍了拍身边的短发妇女,“赶明儿,给你闺女也找个这样帅气的女婿哦!”。短发妇女看了看长发妇女,没有回答长发妇女的话,只是回过头看着坐着的苏三。

    等了大概大半个钟头,新娘也准备好了。

    苏三起身走出堂屋,走过那些来看热闹的妇女身旁,走去三间小瓦房的东屋。

    不一会儿,苏三牵着新娘的手,走出了东屋,来到院子里。

    苏三和新娘站在院子里,深深的给站在堂屋门口的父母鞠了一躬。

    谢过父母,苏三牵着陈文香向大门口走去。

    新娘坐上了马车,苏三架着马车走向回家的路。

    三叔和邻居老赵坐在娘家送亲的马车,跟在苏三赶着的马车后面。一同向走在回去的路上。

    回去的路显然好走了许多,不用再发愁找路了,顺着来时的车辙,很是顺利的行走着。

    苏家这边的家人们忙着安排酒席,在苏三的院子里亲人们高兴的都是满面的笑容。

    正直晌午十分,等着娶亲回来的亲人们有些按耐不住,已经都在大门口等待着。

    “来了来了”,一个小男孩吆喝着从村口跑来。

    回来的速度比去的时候快多了,只用了大半个钟头。

    马车来到苏三的家门口停下。

    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做的轿子停稳之后。两人伙夫会来“燎轿”。

    “燎轿”

    前面的伙夫左手拿着一个前段带有钩子的铁棍,挑着一块烧红的铁块,右手端着一碗的醋。后面一个伙夫左手提着一挂小鞭炮,右手拿着一个烧火棍。后面的伙夫用火棍对着鞭炮,开始追赶前面挑着铁块的伙夫。前面的伙夫一面跑一面向铁块上泼醋,后面的伙夫是紧追其后。左三圈,掉头右三圈。左右各三圈,前面的伙夫挑着铁块拿着碗走向火棚,后面的伙夫将剩余没有燃尽的鞭炮向轿子后面一扔,“燎轿”,这项习俗也就结束了。

    “燎轿”一结束,轿子周围就围满了人,都是来看新娘子的。

    几个调皮的孩子,扒着轿子向里面看,一旁的大人们催赶着:“一边儿玩儿去,孩子们”,可孩子们并不听话,依然围着轿子不肯离开。

    这时院子里出来两个女孩,十五六岁的样子,后面还跟着你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抱着一个“斗”,里面装满了剪碎的彩色花纸。

    小姑娘站在轿子旁准备着来搀扶新娘子。

    新娘子接过一个中年妇女递到面前的红包,就是当地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