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绥江府 (第2/2页)
是有些不好意思,还挠了挠头。 华少德见似乎是自己让高茂云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补充:“我也是这个意思。”随之二人相视点了点头。 “要我说,就是北燕真有此事。也不敢对鞠王朝出手,鞠燕上次一战,也算是打消了北燕的气势。短期之内怎么感再向我们宣战呢。”这算是华少德出自本心的说辞。 上次鞠燕一战,不过是十年前的事。当时北燕国力昌盛南下,也没讨到什么好处。要是敢说区区十年就重来一次鞠燕之战,只要鞠王朝拖个一年半载,恐怕北燕自己国内都要出问题来。 高茂云听完,轻微点头,似乎是陷入沉思。喃喃开口蹦出一句;“我们吗...”随之看向华少德,见华少德似乎是没有注意到。也就相安无事了。 第二日清晨,众人起来。很有默契的放弃了起锅做饭的琐碎事宜,直接快速准备启程。甚至一路上众人也是勉勉强强的少吃了些干粮与水。 路过一个个凉亭,官道逐渐宽阔到不再有扩张趋势的状态。路上行人也多了起来,还真有些书生同路往着同一方向而去。 申康年也适时开口:“我这都提前预备好了,绥江府最好的客房了。名字叫做秋桂园,乔公子。是不是最有名的了。”见申康年开口,大家心情顿时更加舒畅,如此大城内最好的客房,总不可能比沿路上这哪一家差了吧。 同时众人也都看向乔庸奄,乔庸奄自然也是直接开口:“申总镖。如果没记错,城中似乎还有一家名为春去楼的客栈同样有名。” 申康年想了一想:“是有,听说是绥江府中排名第二的。我可没诓各位啊。” 众人听后略微笑笑,沿路上申帮主总是这样,有这一点幽默感。 “自然没有埋怨申总镖的意思。秋桂园的确是绥江府最有名的客栈了。但若是讲起了秋桂园一定就要提及春去楼了。”乔庸奄也是笑过之后,才解释道缘由。 众人思虑起来时,王安君率先想出其中关节也未开口。 适时乔庸奄解释:“春去秋归。绥江府作为临近北辽南关最后一座大城,进京赶考的学子一定都是春日启程,参加过此地文会。再南下称仙家客舟临近京畿,参加秋日大考。” 说到这像应池这类聪明人早就想出来其中关节。春去楼,春日离去驻足。秋桂园,秋天能桂榜题名。都是美好的意向,所以两家客栈生意才能在绥江府稳坐钓鱼台。 就连略微有些才疏学浅的王志虎也能明白原因,自然不用乔庸奄多做解释。 半日脚程,终于能看到绥江府的城墙,中途路过了围绕的绥江,见过了春耕的农户。看着总归让人心里舒坦的不行。 远远望着排起的长队,估计怎么也要排半个时辰。直到最末的城门处,能见得一整块石岩壁上刻满了文字。 几人也是好奇观望,临近了才看清是一赋,名做《绥江赋》 乔庸奄见此,心喜开口:“是绥江赋节选--建绥城其百拙,呀绥江而成源。披三条之广路,立四广之通门。内则全百家货郎,不知凡几。三市齐开,入不得顾。都人士吕,于是即才且富。民之生计,足丰年,且四顾。异殊于五方,游士多雄杰。牧原与昶且,名仕侈燕女。仙君门诛,节苏辽,随。武陟,连交合众,驰骋乎绥中。” 朗诵之声悦耳清冽,引得众人瞩目。石岩壁上苍劲的雕刻足足过了两百年有余仍旧能看出匠人手艺高超与用心之良久。定是尽一生是所长,刻下了这传世赋文的节选。 直到诵读结束,身边人才或多或少称赞几声。不禁感慨起来乔庸奄气质非凡,有君子气度。 就连在华少德眼中乔庸奄也不同与往日,或许是读书人意气风发诵读传世赋文的魅力滤镜加成?其实单纯只是乔庸奄确实气质不凡,又有才学在身。 经过这一段小插曲,就连城门前侍卫见到乔庸奄一行人来也都恭敬起来。远没有前些队伍核查的那么严苛。 一入城,豁然开朗。街道宽广,叫卖声不断,城中翠意凛然。还能有流水在其中,沿着主道不断前来。能看出绥江府真如同赋文中所说,百家货郎,不知凡几。三市齐开,入不得顾。 一片富庶繁华之态,随处可见出行装束的学子。书斋也是沿途能见数处。直到远处出现硬山单屋顶住宅样式的园林,远远能看的牌匾上写着三字“秋桂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