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205 章 夕阳之歌 (第2/2页)
心?”    其他唱片公司的高层纷纷点头认同。    吴生沉默一会,问:    “超峰你认为,香港乐坛和香港电影现在的困境,怎样做才能突破?”    彭梦玲一直旁听,到这会儿才终于明白,吴生一开始挑起话题,目的其实在这里。    华星唱片的业绩,从今年就开始下滑,吴生身为总经理,自然心里门儿清。    面试那一天,他虽然不认同小不点看衰香港乐坛,但那天过后,小不点的话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特别是泰国金融风暴爆发之后,他更是心惊胆战。    一旦金融风暴波及香港,经济下行,市民势必捏紧手里的钱,只用在衣食住行这些必需消费,听歌、看电影等可有可无的娱乐消费,将如同火车迎面撞上,嘭!炸个粉碎!    到时候,势必会死掉一大批唱片公司、电影公司。    小不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吴生的这个问题,我先卖个关子。    “在回答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你们知道是谁说的吗?”    “切!你当我们都是没有读过书的小孩吗~”一位高层大着舌头答道,“范仲淹说的嘛!”    “Bingo!”小不点打了个响指,“那你们知不知道,范仲淹的义庄模式?”    在座高层齐刷刷摇头。    小不点解释道:    “范仲淹当杭州太守的时候,拿出自己一辈子积蓄,买了1000多亩良田建立义庄。    “凡是范式族人,都可以从义庄拿到粮食、衣料、婚姻补助和丧葬费;如果族人去参加科举,或者去外地当官,义庄还会给路费。    “如果族人的亲朋戚友,因为贫穷或者饥荒而吃不上饭,义庄还会接济一下。”    一位肥头大耳的高层打了个酒嗝,质疑道:    “这不就是钱太多了,做一下慈善,有什么值得说的?”    小不点笑对质疑,继续说下去:    “重点是,范仲淹规定,义庄的土地良田不能卖,专人经营,全族监督。    “你们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结果是,由于生存有着落,族人大多会读书考科举。在宋朝,姓范一族有22个族人考上进士,在明朝有30人,在清朝,仅仅是顺治年间就有12人![附注4]    “越多族人金榜题名、当上朝廷命官,姓范一族的势力就越强大,不仅能保护本族利益,还能兼并更多良田。到了清朝末年,义庄已经有5300亩良田。    “靠着这个义庄模式,上千年来,姓范一族长盛不衰。”[附注5]    宝丽金总经理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道:    “这不就类似于现在的公立住房、公立医院、公立教育吗?放在古代,这个义庄模式可能了不起,但现在有什么特别?”    小不点咧嘴一笑,反问道:    “那香港乐坛和香港电影,有这种义庄模式吗?”    这一记反问,令在座高层都愣了。    小不点自问自答,接着说下去:    “好莱坞大片的海外票房已经超过北美本土了,《终结者2》和《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电脑CG视效大片,全世界观众都中意。[附注6]    “未来这样的视效大片会越来越多,香港电影怎么对抗?还是靠‘双周一成’吗?    “香港电影公司有投资电脑CG技术吗?一家公司不够钱,有没有几家公司凑钱?甚至整个行业一起投资?    “好莱坞电影已经工业化,上下游连成产业链,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灯光……全都是职业细分,专业学院培养人才,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    “香港呢?    “电视行业还是靠TVB的艺员训练班;电影行业还是双周一成,发哥、星爷、伟仔、华仔全部是TVB出身,女星就靠星探找些身材好的;乐坛更离谱,发掘新人靠新秀歌唱比赛,说白了,就是靠天才自己成长。    “行业刚开始发展,没有专业人才,从市民大众里挑选,可以理解。但是现在都发展多少年了?为什么香港无论电视电影行业,还是乐坛,仍然这个样子?    “香港娱乐圈难道要一直这样下去吗?    “别人已经飞机大炮了,你还在土法炼钢造菜刀,打得过吗?    “无论香港电影还是香港乐坛,这些年都赚了不少钱,可是所有人,包括在座……哈哈,可为什么没有人建立一个属于香港的义庄,培养专业人才,引进甚至研发先进技术?”    连珠炮似的反问,把在座高层全部问住了,人人沉默。    “唉——”    一位头发半白、满脸皱纹的高层长叹一口气,答道:    “答案就藏在萧生你一开始的问题。    “无论做音乐,还是做电影,我们都抱着赚快钱的心态,想着捞一笔就走。没有人为行业的未来做长远打算。    “最终,我们金表美酒,有车有楼,行业却死了。”    这一晚,所有人大醉而归。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