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十七章 七月十四的夜晚 (第1/1页)
    农历七月十四民间祭祖节。    “七月半”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后来随着文化的演变,又俗称“七月半”(华南地区为七月十四,一些地方为七月十三),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等。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烧包祭祀这是一种传统:“七月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期,分别有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cao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总之,后来就有各种民间传说,流传在这一天里鬼门大开之类的故事。    对于火葬场来说,这一天也是很重要。也不知道是不是迷信,这东西只能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为了安心也是为了精神寄托。    按照火葬场的规矩,从农历七月十四当天中午十二点开始就停止焚化炉的工作,直到第二天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午才恢复。    除此之外,还要焚烧特别多的纸钱,每一个员工都要出一份份子钱进行采办。    其实也不多,一个人八百。    想不起一个月过万的工资来说,这点钱算不了啥,就图一个心安理得。    各种锡箔金银元宝,送来了十几辆卡车。    每一个焚烧炉都要烧一辆卡车的纸钱。    四百多名员工每人八百,三十多万元采办的纸钱,足足可以烧一个通宵。    这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销的规矩,反正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执行。    只烧纸,不点香,这是规矩。    吴凡明显感觉到七月十四这一夜火葬场的气场明显不对劲。    阴风阵阵,很像自己跟瞎子半仙学艺时候听说过的一种场景,百鬼夜行。    所以自己多了一个心眼,拿出朱砂画了几张护身符,又跟小孩刘枸要来了一壶童子尿。    一部分童子尿洒在门口画出一个半圈护住房门。    拿着开过光的朱砂护身符折成三角形,绑一掉红丝绳,做成吊坠。    自己一个,臭宝一个,陈新月一个,小瑶一个。    自己身上还随身携带了一面小小的口袋八卦镜。    这都是吴凡闲着没事在网上买的,没想到现在就派上用场。    这一夜,一早就催促这臭宝洗澡睡觉。    陈新月在吴凡的嘱咐下,也早早的搂着小瑶睡去。    看似平静的一夜,却有着大事发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