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郭大回宛 (第2/2页)
绝不会担心城破。 西边来的情报中,也说明了各县本该上缴的钱粮已被道兵掳去。 但南阳西边可不止析县、丹水两线,武当、酂城、阴县这一条紧挨着沔水的线路,不管是论及人口还是交通,都比北边的两条线路优异。 只是从武当到南阳官道是在阴县中转,要绕了好一大截路,所以何苗还在等这一线的消息。 要知道从益州入南阳,最近的线路就是走沔水。换言之,若这些道兵与汉中道教有关,那经由武当的道兵就是三路中,人数最多的一路。 也不怪何苗有此猜测,实在是汉中张鲁太过知名。不仅是何苗在每一代的三国游戏中都能看到其五斗米教教首的身份,就连娄圭也是听过其名。 当然,何苗所知的信息有误,实际上张鲁是天师教的教首,五斗米教是被张鲁吞并掉的叛乱武装。 张鲁祖父张陵,后世名为张道陵。 张陵本来是太学生,博通五经,在汉明帝时担任巴郡江州令,归隐后回到北邙山修炼长生之道。 在汉顺帝时,张道陵回到了曾任职的蜀地,撰写《道书》二十一篇,创立了天师教。 张道陵死后,天师之位由儿子张衡接任,张衡故去后,其子张鲁又将天师之位接了过来。只是此时的张鲁还在刘焉帐下,还未对五斗米教动手。 张鲁的母亲长相出众,又懂得鬼神邪说,迷信鬼神的益州牧刘焉经常请张鲁之母到家中,张鲁也因此得到刘焉信任。(注) 但是张鲁之于刘焉,到底是能干的属下,还是因假子身份而被信任就不好说了。 也怪不得刘焉密信鬼神、沉迷美色,实在是环境使然。 汉室宗亲们总是拒绝不了鬼神之说,刘悝与刘宠就是前车之鉴。 而刘焉又是荆州江夏竟陵人,竟陵为楚国故地,而楚国又好yin祠,祭祀的牛鬼蛇神数不胜数,刘焉沾染了这种风气也不足为怪。 刘焉赴任益州,将家小都留在京中为质,夜深深,蜀燥热,碰到个风韵犹存、又能迎合自己喜好的美妇人,把持不住也是合理之事。 刘焉为鲁恭王之后,鲁恭王刘余本来封为淮阳王,七国之乱后才被景帝迁到鲁地,分齐地之势。而张鲁乃沛国谯县人,老家就在淮阳一带,张鲁的名字中又带有刘焉先祖封国之号,也难保其不是拿张鲁的名字起个好彩头。 娄圭与刘焉同为荆州人,听到过同乡贤哲的手下也不足为奇。 听到姚期的答复,何苗说道:“我信会约之能,只是会约不仅要处理好兵事,还要防备祸起萧墙。” 至于修建那些兵士的房屋,何苗已经叮嘱过多次,不需他赘述。 “若是郭大在,可助会约一二。” 论查缉捕盗,还是在宫中历练过的郭大更为拿手。何苗也不怎么担心那些道兵,只是那些道兵来的蹊跷,难保与某些人有关。 何苗最为怀疑的就是那些还在城内外的舂陵宗室子们,他们与道教本就不清不楚,何苗与他们生冲突,还是因为湖阳那奉养道教的三千户食邑。 只是那些宗室子们近日都未曾离开过庄园,且与宗室相关的道观大多在南阳的南部、东部。若非如此,何苗定会将宗室子们控制住。 何苗刚念叨郭大的好,就听到亲兵来通传,说是郭大回来了。 真是“说郭大,郭大到。” “车骑...” 郭大还没到堂中,声音就先传了过来。郭大本是要直接禀报此去洛阳的所见所闻,回复何苗交给他的指令,可见到娄圭与姚期在堂中后,就止住了口,先跟众人见礼。 “先要恭喜子伯先生为郡丞了!” 注:《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脩而并其众。 你细品。 现在距离张鲁杀张脩,吞并五斗米教还有两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