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139章 农业新计划 (第1/2页)
    左梦庚不懂农业种植,但是他懂怎么盖暖棚。    因为暖棚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以泥土在四周垒成土墙,整体呈长方形。    南侧土墙略矮,与人肩膀齐平。北侧土墙略高,大约两米半左右。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北高南低的缓坡。    整个暖棚成东西长条形,宽度大约在四米左右,长度却可达三十余米。    垒好的土墙上,架好木制框架,然后将玻璃安装其中。    这样一来,可以充分保障暖棚在冬日的光照。    四座暖棚一组,分成前二、后二布置。如此在中间就可以搭建一个锅炉房,通过管道将热量均匀输送到四个暖棚里。    管道在四个暖棚里环绕布局,这样提供的热量会很充分,能够很好抵御冬季的寒冷。    左梦庚又命人在暖棚的地面上铺了沙子,惹得大家莫名。    “暖棚里的蔬菜种植,不能在地上。否则的话,来自地表的凉气会冻死蔬菜。咱们打制这样的框子出来,在其中填满土壤,先行肥土,然后就可以种植蔬菜了。”    对于他的想法,大家啧啧称奇。但既然是新事物,大家也只好听命行事。    而对于种菜不在地上种这件事,很快就在整个左庄流传开来。以至于许多人都跑来看新奇,甚至包括休假的士兵。    一个个木制的大盘子做好,左梦庚又让人去取了最好的土壤回来,然后在其中豢养蚯蚓,添加肥料。    如此经过两个多月的培养,这些架子中的土壤肥力空前,一看就能种出好的庄稼来。    不过老秦头告诉左梦庚,这样的土壤会把种子和幼苗烧死。    于是又将这些沤好的肥土和一般的泥土混合,才能作为蔬菜的种植盘使用。    在一百亩地上,一共起了四百座暖棚,每座暖棚可以种植大约一百盘的蔬菜。    按照老秦头的估计,如果真的成了,起码能够收获十万斤的蔬菜。    最关键的是,这个暖棚不是收获一茬就完事了。而是可以连续种植,多次采摘的。    暖棚开始育苗的时候,田里的土豆和玉米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一次,左梦庚搞的声势浩大。    不但把瞿式耜等府衙的官员请来了,也将临清的各大家族都请来了。    “天下之重,莫过农事。这些年因为灾情,无数百姓饿死,相信大家也都受到了损害。”    临清第一大家族路家如今的家主叫路珣,对此最有感触。    “灾情之下,农人、佃户四散奔逃。如今我路家的田亩,已经荒废一半了。”    张宗桓看着地里迥然有别的庄稼,猜到左梦庚目的不简单。    “贤侄打算以此等外来作物,实现增产增收?”    此言一出,各家都不禁看过来。    如今粮食的宝贵,人人都有体会。可以说,谁能解决粮食问题,谁就是天下所归。    左梦庚故意装作没有看到这些意味深长的目光。    “今天是这些外来作物起获的日子,究竟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作物,能否在我中华大地落地生根,马上就能见到分晓。”    柳一元看着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只感到心旷神怡。    “那还等什么?动手吧。”    农夫们早就等候多时,得到命令,立刻开始收割。    各家族长则专注观察,发现玉米的收获非常容易。因为棒穗就长在上面,农夫们一走一过就能摘掉。    左梦庚则充当了最好的讲师。    “玉米可以充作主粮,口感虽不及米面,却强于谷粟。除此之外,玉米秸秆碾碎之后还可以充作牲畜饲料。即使晒干了,可能够作为烧柴使用。”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不由得重视了起来。    这年月粮食金贵,饲料同样如此。    养牛羊马的消耗,在土地被大规模开发的情况下,已经愈发紧迫。    明末各地的马政之所以破产,除了普通百姓负担不起马匹的饲养成本和官府的剥削外,寻找不到足够的饲料也是重要原因。    说话间,一亩地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    另一伙人立刻上前,开始给玉米称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