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21章 江统作《徙戎论》 (第1/2页)
李特、李庠、李流、李骧四兄弟为李虎之孙,皆有材武,善骑射,性任侠,州党多附之。 李特四兄弟还有一位兄长名叫李辅,李辅留在了略阳。 秦州流民抵达梁州汉中郡后,便上书朝廷请求寄食巴蜀。 京师洛阳。 贾南风担心秦州流民在巴蜀会引发动乱,便拒绝了秦州流民的奏请,并遣侍御史持节慰劳、监察秦州流民,不许流民入剑阁(剑门关)。 汉中郡。 秦州流民得知不被允许入剑阁,便一同贿赂侍御史,于是侍御史便上表言:“流民十万余口,非汉中一郡所能振赡。蜀有仓储,人复丰稔,宜令就食。” 京师洛阳。 贾南风收到侍御史的奏表后,又担心逼反秦州流民,于是便同意让秦州流民入剑阁。 梁州梓潼郡汉德县剑阁前。 李特见剑阁两旁为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唯经剑阁可入蜀,可谓是雄关天堑,不禁叹息道:“刘禅有如此地,面缚(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用以表示投降。)于人,岂非庸才邪!” 周围之人闻言无不感到惊异,都觉得李特这人不简单。 京师洛阳。 司空张华、中书令陈凖(zhún)上书奏言:“赵王、梁王,相继在关中,皆雍容骄贵,师劳无功,积弩将军孟观沉毅有文武材用,可使讨齐万年。” 贾南风采纳了张华、陈凖的建议,诏令孟观率军讨伐齐万年。 雍州。 孟观率军与齐万年大战十余次,每次都身先士卒,皆大败齐万年。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春,正月,雍州始平郡武功县中亭。 孟观大破氐众,齐万年被俘,齐万年之乱遂平。 上谷郡之北、濡源之西。 鲜卑宇文部前任首领宇文莫槐之子宇文逊昵延前来朝贡,拓跋禄官嘉其诚款,以长女妻之。 京师洛阳。 太子洗马江统(字应元)认为戎、狄乱华,宜早绝其源,乃作《徙戎论》以警朝廷: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 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 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强暴,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戎狄乘间,得入中国。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 当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鄋瞒之属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故仲尼称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逮至春秋之末,战国方盛,楚吞蛮氏,晋翦陆浑,赵武胡服,开榆中之地,秦雄咸阳,灭义渠之等。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汉兴而都长安,关中之郡号曰三辅,《禹贡》雍州,宗周丰、镐之旧也。及至王莽之败,赤眉因之,西都荒毁,百姓流亡。 建武中,以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 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发调羌、氏,以为行卫。于是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 及遣北军中候硃宠将五营士于孟津距羌,十年之中,夷夏俱毙,任尚、马贤仅乃克之。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 自此之后,余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马贤忸忲,终于覆败;段颖临冲,自西徂乐。雍州之戎,常为国患,中世之寇,惟此为大。汉末之乱,关中残灭。 魏兴之初,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