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圣旨到,封爵位 (第1/2页)
转眼到了三月初六。 经过这几天的准备,南平文院刊印出了二千册《千字文》,面向整个南平府正式发售。 一大清早,文院门口就聚集了许多读书人,来购买发行的第一版由大儒叶惊鸿注释的《千字文》,定价是二十块铜钱。 除去成本价外,一册盈利十块铜钱。 价格不高,但因为有了叶惊鸿的注释,其中的内容也有不少。 有了叶惊鸿的文名加持,前来购买的读书人也就更多,许多读书人都是直接冲着叶惊鸿的文名去购买的。 南平文院最近几天的时间,平均下来每天都能卖出三百多册左右。 《千字文》销量爆火,于是便将刊印权和发售权派给了南平府下辖的县文院,让各地的县文院一起刊印发售,一起赚钱。 所签署的也是分成文书,各地县文院要将发售《千字文》一半的利润支付给南平文院,然后南平文院再将这份利润与杜宁平分。 县文院发布的《千字文》定价十八块铜钱,印刷成本价是十块铜钱,利润为八块铜钱。 然后县文院要将其中一半的利润,也就是一册四块铜钱支付给南平文院,南平文院再与杜宁平分,那么到杜宁手里也就二块铜钱的利润。 虽然县下单册分到的利润少,但同时有九个县文院在同时刊印出售,假设平均一个县文院每个月出售一千册,加起来就是一个月九千册的销量,那杜宁额外获得的分成就是一万八千块铜钱,整整一百八十两银子! 这还只是比较保守一点的估算。 《千字文》是由叶惊鸿注释,杜宁又有学籍留在苏州文院,因此,苏州文院的叶惊鸿直接向杜宁要来了发售权,与南平府文院同期发售。 苏州文院一口气刊印了一万册《千字文》,发售之后,平均每天的销量高达五百余册,而且苏州文院的售价是三十块铜钱一册,利润点更高! 《千字文》不仅在苏州大火,在各州各府乃至各县的文报上,也都有着极高的热度。 无数德高望重的翰林和大学士发文点评,近期以来,各地的文报上都是围绕着《千字文》热议。 《千字文》不仅写得好,且是孩童极佳的启蒙读物,因而广受好评。 国学宫经过讨论,决定将《千字文》编入启蒙教材,由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文院实行。 这让各地的读书人都感到震惊,写出来的文章被编入文院的教材,这对读书人来说不仅仅是教化之功,更是莫大的荣耀! 就在国学宫宣布后不久,全国各州、府、县的文院也陆续宣布开始刊印《千字文》,并于下个月发售。 文坛震惊! 一部《千字文》,竟然让全国各地的文院都争先恐后的刊印发售。 这个销量冲击下来,杜宁不知道要赚多少钱! 用文坛上的话来评价《千字文》,那便是—— 一书封神! 仅凭一部书,活到老,吃到老。 三月十二。 杜宁正在寒衣社的学堂教书。 “圣旨到!” “玉林县金榜案首杜宁接旨!” 一道响亮的声音响起。 “圣旨!我没听错吧!” “是知府王扬大人!” “既然是知府大人前来,必定不假!” 教室里的杜宁向窗外瞧去,顿时就看到一个身穿官服的男子来到院中,他的手里捧着明黄色绣龙布卷,官帽上带着红绸,身后跟着若干名衙门的官吏,各自都有带着礼盒前来。 见此情景,杜宁让学生们暂时安静,来到了院外。 同时,李昌盛与寒衣社的读书人也都一起走了出来。 “见过知府大人。” 众人恭敬行礼,不敢怠慢。 这可是一位儒道翰林,正五品的知府。 “请问杜宁杜公子可在?” 王扬缓缓开口,犹如是居高临下一般看着众人。 “学生杜宁在此。”杜宁上前一步答话。 “杜宁接旨。” 王扬捧起圣旨,官威显现。 众人立即对着圣旨行礼,没有功名的人跪在地上,有功名的人则是弯腰作揖。 在场众人无不激动,他们长这么大,读过这么多年的书,也只在别人嘴巴里听说过圣旨,从来没有亲眼见过。 今日有幸一见,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以后若是跟别人谈起自己曾经见过圣旨,就足以让人无比羡慕。 王扬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寒门学子杜宁作《千字文》编入文院启蒙教材,教化之功甚伟,特此御赐文房四宝一套,白银千两,锦缎五匹,宫廷御酒十坛,封‘七品子爵’世袭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