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巡海 (第2/2页)
到内地的消息,两广,四川,陕西各处都有流寇,可见缺粮之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朝廷的供给终归力有未逮,我们必须自产自救,就算我是杞人忧天,也能为朝廷减轻些许负担。”武将很重要,文官一样重要。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粮食。所以从金州光复以来,唐清安开始设立各卫佥事,专责屯粮,管仓诸事。冯胜之和顾应时不用说,在其他读书人都跑往内地的时候,两人留下来帮他,虽然只是举人的身份,经过唐清安大力推举。两人一个为金州兵备道佥事,一个为旅顺兵备道佥事,从原来的七品管仓大使文官,一跃三级成为从五品文官。这放在关内,或者太平时节,那是绝无可能之事。举人的身份就把他们限制死了。在大周立国之初,举人的身份还有可能获得高级职位,但是如今,举人大多就是六七品的上限了。其余人或分巡道,或管粮通判六品,课税司大使七品都有所获。如此这般下来,金州文官皆以唐清安所尊。除了辽东原来就不同于内地,而且金州又更为特殊,像原来的辽东,文官也都只是挂靠山东布政司,按察司等。如今金州虽然也是挂靠山东,但是一则金州孤悬海外,处在敌人境内,二则唐清安对众人有救命之恩,提携之恩。加上众人级别且低,除了冯胜之和顾应时两人稍微高一些,但是皆要顺应金州军事。虽然唐清安还没有建镇,却已经有了初步的獠牙。“将军未雨绸缪,目光之长远,的确是我等需要多加学习,只不过虽然各岛木料不缺,但是却没有船匠,难为无米之炊也。”唐清安笑着道。“我已经和山东方面协商好,会征调内地的船工大匠来金州,这些时日,你们把民匠都组织起来,等船工大匠到来,就立刻开始撑起船厂。又不是修建沙船,渔船嘛,总是要简单容易些,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一定要尽快造出渔船。这件事,就交给李通判去办了。”官员中,李成贤听到叫到自己的名字,连忙站了出来,笑着道,“将军委以重任,我一定不负重托。”而且不满足于此,又笑着说道。“虽然渔船还没有,我可以先让百姓们制造渔网等物,出来一条船,就可以使用。而且我有个请求,要麻烦将军出面。”“请说。”“将军船队中,有几十艘渔船,请调派给我,一则用来组织百姓学习一番,二则可惜熟悉各地海迅,如此这般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唐清安如今有近三百艘船,其中十二丈大沙船五十艘,十丈沙船一百二十艘,八丈沙船八十艘。还有几十艘渔船混用,如今却是跟不上形势。渔船的功用,可以用八丈沙船代替,而沙船的功用,却不是渔船能弥补。而且航速也跟不上沙船,的确要淘汰出来。“是我思虑不周,李通判倒是提醒了我,渔船有三十八艘,那就全部拨给你调用。”“如此这般,我再从百姓中,挑选些会水的壮丁,愿意出海做渔民的,先组织给几千人出来。”“出海捕鱼,虽然有些风险,不过总比在金州饿肚子强,还能养活些家人,倒是不难。”顾应时很快就替李成贤算计了一番,李成贤闻言,笑而不语。冯胜之瞅了眼顾应时,觉得此人有些小心眼,损人不利已,凭白消减别人的功劳。不过两人到底是一路走到今日,感情却不同寻常,回去得好好提醒他,无缘无故得罪人,何苦来哉。“虽说如此,但是把几千人组织起来,又是新事物,也不是轻而易举,李通判有才能,我相信他一定能办好。”得到唐清安的认可,李成贤这才压住了内心的不快,一脸欣喜的保证。天气已经开始变暖,而海风阵阵吹来,让人们神清气爽,唐清安一样如此。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却到底走上了正轨。土地加海洋。如果一切顺利,真正的养活百万人才算是有了保障。顿顿吃粥喝稀,就算养活了百万人,又能拉出多少人来打仗。只有人人吃饱饭,充分获得营养,有百万人口的基数,唐清安有信心练出四五万人的精兵。再加上民兵,杂兵几万人,十余万人在辽左,和那蛮族一争长短,看看到底是谁主沉浮。“回吧。”唐清安大手一挥,结束了一个月来的海上行程。刚到金州,唐清安找到了陈德言。“三弟,这趟就拜托你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