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芽颜易存第一部悲欢离合_第八章 四舅舅和四舅妈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第八章 四舅舅和四舅妈 (第2/7页)

的地方,都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对这个结果易存早有预料,但是她还是觉得低估了孩子们的信念和认识。她以为孩子们会和她第一个提出如何玩儿呢?一刹那的愣神,易存又问道“还有哪?”兴邦继续回答道:“我们还要学着耕作,你给我们讲过咱们中国的根本,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我们要学会种地。”爱国也补充道“我们要学会所有的生存技能,要给你做饭、洗衣服还有挣钱养家。”“对对,我们还要学会更多照顾mama和jiejie的本事,要像mama说的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还有要学音乐,mama说过音乐可以让人快乐,疏解人心里的烦恼”“还有...很多...”

    易存看着兴奋的表述自己想法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这就是她颜易存的孩子,日常告诉他们的点点滴滴,为他们解答的问题,他们都牢牢的记在心里。看着两个不满四岁的孩子,说着不该出自他们这个年纪的话,一股骄傲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不愧是我颜易存的儿子。”爱国和兴邦孩子兴奋的告知mama自己所有想法,易存停止了自己的感慨。

    问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嗯,好。mama自认为是可以教你们,可时间上你们有想过怎么安排吗?”爱国和兴邦对视了一眼,兴邦为难的开口道“mama时间上一安排,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带和平和弭站玩儿了?”爱国也担心道“还有会不会没有办法,陪阿耀舅舅去买菜啊?”易存看着两个忐忑的儿子,想到毕竟都还是不到4岁的孩子啊。看来时间上的安排,还是自己来确定吧“是这样的,mama也想和你们商量下,你们可以不用去上学,但是时间的安排,咱们按学校里的时间安排你们看怎么样?周末可以休息,做什么你们自由安排?”毕竟还是孩子,易存也有“伤仲永”的担心。“恩,这个我们听mama的。”

    易存又道“还有mama可以陪着你们,行中国地图上的万里路。会给你们负担行万里路的所有费用,但是将来中国地图以外地图上的万里路,看你们的自己的本事,怎么样?”易存有些戏谑的跟儿子们说道。

    爱国和兴邦又对视了一眼“mama我有疑问。”兴邦说出自己的意见。“说”易存其实已经想到俩小家伙的心思,可还是要他们自己说出来。而就是易存这种看似无意,却方方面面都在锻炼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们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对任何不懂不理解不明白的事物大胆提出质疑。兴邦道“我们可以知道学校的时间安排吗?”“可以”易存给出他们肯定的答案。“该我问了,mama武术您也能教我们吗?”“不能,但是我会给你们找好老师。”得到易存肯定的回答,孩子们耸了耸肩,长出一口气。

    接下来的时间,母子三人有商有量,花费了3天的时间。细致的安排了所要学习的具体教材,具体时间。也就是两个孩子的课程表。自己可以参与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时间,令两个孩子喜不自胜。

    而易存也在和孩子们安排好这一切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既然学习计划已经安排好了,就要说下这个计划以外的东西,就是你们的纪律问题。第一:要按时学习,不可以推三阻四;第二:mama教给你们的都要学会,觉得没有学会的要想办法学会,没有学会的或者不懂的,要随时问mama,直到学会为止。第三:计划是mama和你们共同完成的,所有的都是mama在配合你们,mama可以做到不半途而废;mama要求你们也要做到。暂时就这三点,你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里提出要求,mama也会随时补充mama对你们的要求。”孩子们认真的对于mama,提出的要求做出肯定的回应。在他们的心中从来都知道,mama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

    从猫崽的爸爸mama、爷爷奶奶眼里,他们敏锐的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愫。甚至从舅舅舅妈的眼里也能看到这种情愫。他们还小还不知道这种情愫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对于他们的怜惜。他们也能感觉到这种怜惜,和他们没有见过爸爸有关。加上阿耀日常的灌输,爱国和兴邦知道mama不易,要让mama少cao心,要让自己快快的长大。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爱国兴邦用他们和mama,共同确定的方式方法成长着,一天不辍的学习他们认为该学的知识。他们在废弃机械厂厂院里,种的花儿年年绽放。他们在院里种的菜,一年四季都可以丰富他们的饭食。他们种下的玉米花生,送给了猫崽和他的家人。还有他们种下的果树已经开始挂果。

    和平和弭战已经长成了大狗子,在它们的小主人闲暇时和小主人戏耍玩闹。在小主人需要时,去帮着小主人看护他们的jiejie。在小主人睡觉时陪着他们酣然入梦。和平弭战就这样陪伴着小主人一天天的长大,它们应该会觉得它们的狗生是完美的吧。

    第十章横穿大中国找爹的藏族孩子

    陪着爱国兴邦过完四岁的生日,阿耀要离开了。也是在爱国兴邦和易存,确定学习计划的一周后。本来是准备他俩上学后一周就走的。

    阿耀出生在一个藏族银匠的家庭,父亲、爷爷,爷爷的父亲还有爷爷的爷爷...都是银匠。阿耀从小就跟着父亲和爷爷,学习制作各种银器。在他们藏族,银匠是比较受人尊敬的匠人。每一个藏族人,从生下那天起就拥有自己的银饰。阿耀和他父辈,就是制作这些藏人佩戴的银饰,和其他比如碗盏、道具等银制器具的。

    阿耀是个苦命人,因为骨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导致阿耀右腿的终身残疾。母亲和meimei因为先心病,先后离开了阿耀。

    在和易存相识的3年前,阿耀的父亲为了生活,和一个徒步至青藏高原旅游的广州人,到了广州谋生活。先前的两年父亲还会时常跟阿耀和爷爷联系,也定时的往家中汇款。第三年将近一年的时间,父亲没有和阿耀联系,阿耀和爷爷也多次试图联系父亲却无果。无奈之下阿耀拖着残疾的身体,来到广州寻找父亲。根据以往父亲留下的有限信息,阿耀找到了当初带着父亲到广州的人的居住地址。

    汉语表述能力有限,让阿耀举步维艰。汉语说的不好,初中都没有上完的阿耀,整日徘徊在这个广州人居住的地方。炎热的夏天导致阿耀每天都头昏脑胀。他缺乏寻人的手段,更缺乏该有的社会经验。

    看着身上带的钱一天天在减少,十七八岁的阿耀,心急如焚急火攻心几乎晕倒。就在这种时易存天神般的出现了。中暑的阿耀被易存和保安,带到了易存的家里。中暑加之热伤风、胃肠型感冒,加之焦虑阿耀病倒了。怀着5个月身孕的易存,细心的照顾阿耀,直到一周后阿耀痊愈。

    在易存和小区物业的帮助下,阿耀找到了当初带走父亲的人——王清河。经过沟通了解到阿耀的父亲,原本在这个王叔的工作室工作。王叔开办的工作室,是制作个性化首饰的。在到青海采风时,发现藏银饰的独特魅力。经当地人介绍找到了阿耀的父亲,并聘请阿耀父亲到广州工作。

    丰厚的报酬加之王清河的礼遇,先前的将近两年时间,阿耀的父亲就一直在王清河的工作室工作。为了工作方便,王清河按照阿耀父亲的要求,置办了全套的生产工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阿耀的父亲会有不错的生活,也能更好的改善阿耀和爷爷的生活。可是事情往往不会,按照人们既定的希望去发展。

    有一天阿耀的父亲,跟王清河提出要离开他的工作室,王清河再三询问和挽留也得不到答案。王清河非常郁闷阿耀父亲的离开。将近两年的合作中,王清河对作品的要求和心中的设想说个大概,阿耀的爸爸就能很快的呈现出来。两人的合作可以说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