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第八章 四舅舅和四舅妈 (第5/7页)
启了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大门。古琴台上的诗句: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易存讲完这处人文景观和这首诗的故事,令两个孩子久久沉浸,沉默不语。与故事中的伯牙子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静静的聆听高山流水的旋律。    俩人眼神清明剔透,看看彼此,又看看易存,知道兄弟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爱国问道“mama我和兴邦回去就可以学音乐吗?你说音乐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感,那是不是我们想舅舅了,可以弹琴或是唱歌,表达我们的想法啊?”兴邦附和着点头“我想学一样乐器,想学伯牙的瑶琴。”    易存很欣慰两个孩子的转变,更欣慰两个孩子,能将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运用在情感的处理上。毫不犹豫的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又想到要嘱咐孩子不能半途而废。话尚未出口,兴邦就保证道“mama你放心,我和爱国要学就学到底,不会半途而废。”“嗯,绝不半途而废。”爱国坚决的附和着。    此次游历的第二个收获,确定学音乐、学古琴。确定尽快开启新知识的进程。两个情感丰富的孩子,小小年纪知道用音乐寄托情感,易存自叹不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比易存的四岁时,还在跟着姥姥姥爷乞讨。听着姥爷声嘶力竭的唱着坠子书,过着吃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爱国和兴邦简直是身在天堂。易存不禁感慨,颜爱国和颜兴邦才是真正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    这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富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淋漓尽致。只要你有一颗愿意上进的心,只要你有一双愿意劳作的手,这个国家便会在安定和平的基础上,给你提供无尽的机会。使你衣食无忧,使你富足,使你有受教育的机会和力争上游的通道。颜爱国和颜兴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出生并成长着。    两个孩子和易存一样,对于吃鱼有很深的执念,在家还好,但凡在外吃饭,鱼是必点的菜。清蒸、红烧、油炸、煎烤来者不拒。猫崽和笑笑几乎每次吃鱼,都需要有人在旁协助,否则必会被鱼刺伤到。爱国和兴邦自打吃鱼以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易存为此玩笑说,俩孩子上辈子一定是两只馋猫。    经当地人推荐介绍,他们来到了武汉有名的户部巷。据说这附近有个嚣张的烤鱼店,店面有一联远近闻名的对联:第一次不来老张是你的错,第二次不来老张是老张的错,横批是老张烤鱼。这对杖不算工整的对联深深的吸引了母子三人。    坐在不算整洁,却异常忙碌的烤鱼店,饥肠辘辘。爱国和兴邦也自阿耀走后,第一次有了饥饿的感觉,强烈的促使两个小家伙想要饱餐一顿。闻着夹杂着浓重孜然味儿、鱼儿特有鲜香的烤鱼,两个孩子垂涎欲滴,就连易存也忍不住悄悄的吞咽口水。待鱼上桌,卖相大大超出母子几人的预期。    易存依次看过几个孩子,一声带着怂恿意味的“开动”,爱国和兴邦就开始了自己武汉的第一餐饭。一条4斤重的草鱼,以它最能体现价值的姿势赫然呈现在一家人的眼前。鱼身下面是垫底的黄豆芽和千张条,还有九州通衢的特有蔬菜,红菜苔。烤鱼店的服务员,热心的为母子四人介绍。    “今天你们安心吃鱼,mama来照顾笑笑吃饭。”易存为了俩个逐渐恢复元气的儿子,吃好这餐饭,如是安排道。爱国和兴邦也不推辞,埋头苦干起来。清新爽口的蒜蓉竹叶菜、汤汁浓郁咸淡适中的排骨莲藕汤,让兄弟二人食欲大开。    阿耀离开的这段日子,兄弟两个每餐饭如同嚼蜡,小脸也rou眼可见的消瘦。易存自然懂得俩儿子内心的煎熬,看着两个孩子大快朵颐,知道这一遭总算是过去了。    归元寺气势磅礴、人文景致优美,作为全国的重点佛教禅寺、多A级旅游名胜,果然不负盛名。从爱国兴邦的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显然这个地方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兴致。易存倒是兴味盎然。    听乔雅介绍,寺院里有个数罗汉的项目颇有意趣,建议易存可以去求一个罗汉签。易存在爱国、兴邦的陪同下数了罗汉,求了签文,笑笑也想凑热闹,数了几次都没能成功。易存所求的罗汉签文:龙腾凤翔百业盛,芝兰幽芳千秋隆,荣华富贵并皆有,人间第一不老翁。看着签文所示,易存不由得摇头苦笑。    虽未请师傅详解签文,易存也明白这张签的签文,寓意是极好的。而自己的过往经历又有哪条,是符合这张签文的呢?    阿耀口中经常提到的活佛,两个孩子并没有看到。可看他们的神情,也没有表现出什么遗憾之色。放生池里的乌龟和鱼儿,倒是让三个孩子兴奋不已。看到有人不断的往放生池里投掷硬币祈福,爱国和兴邦不是太高兴。易存告诉过他们,钱上有很多的脏东西和不明细菌。他俩很担心投掷进池子里的硬币,会污染小龟和鱼儿的生存环境。    皱着眉头的两个小家伙,伫立在池边不愿意离去。易存开解道“你们会这么做吗?”俩人否认的摇摇头。“你们想阻止其他人,你们觉得他们会听你们的吗?”俩人又摇摇头。一场无果的问答,在易存问过两个问题后结束。易存无奈,陪着他们站了一会儿,母子几人讪讪的走出了归元寺。    听人说长春观的素食很有名,母子几人决定去尝试了下。半个多月来,俩小家伙都处于食难下咽的状态,食量照原来几乎减半,加之心情抑郁。作为母亲易存不可能不担心,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啊。易存是个相对常人来说,比较无欲无求的那种,可她也是个母亲,看到孩子们状态不佳,她不焦虑不可能。    只是天生的性格清淡,使她对俩儿子的情况,看起来没有那么焦虑无措。当然那也只是看起来而已,说心急如焚也是不为过。导向性的引导孩子们到武汉的目的,也是希望南北方交汇之地的食物,能帮助孩子们踹踹胃口。这种面、饭综合性的美食城市,无疑是易存当前最好的选择。    早上一碗热干面,是身在WH市的市民几乎每天都会吃的早餐。孩子们对这种武汉人日常的早餐充满了好奇。清晨,满大街都充斥着热干面特有的,浓郁的芝麻酱香味儿。    带着孩子们走出首义公园附近的酒店,依照服务员的指导,母子几人钻进了首义广场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爱国兴邦看着哪个都想尝下,本着量少样多的原则,母子几人的桌子上分别摆上了:两份儿的热干面,两份儿生煎包加独有的酱料,4个面窝,两份儿豆皮,还有店家特有的小泡菜。加上每人面前一杯豆浆。    着实不少,店老板都有点担心“要太多了,吃不了吧?”易存笑笑“没事儿,我们饭量大。”果不其然,除了刚开始热干面孩子们有些不适应外,其他的很快就被母子几人给消灭了。热干面还剩了不少,易存本来怕他们吃不饱,想再点点儿别的。可兴邦还是觉得,先要把热干面吃完再说。    不像刚开始时的狼吞虎咽,慢慢入口,细细品尝,竟也让他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看着兄弟好似吃的很香,也按耐不住参与了进来,学着兄弟的样子细嚼慢咽。叮,爱国也吃出了热干面特有的滋味,确认自己不讨厌这个味道。于是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剩下的热干面,很快就被兄弟俩吃了个干净。    半杯温热的豆浆下肚,正好是俩孩子最喜欢的温度。爱国看了兴邦一眼,然后看向易存“mama,我好像没有吃饱。”“我也是。”易存比谁都清楚两个孩子的饭量,这半个月俩儿子是发挥不正常的阶段。兄弟俩又各要了一个面窝,喝完剩下的豆浆才算完事儿。    老板从头到尾,饶有兴致的看着三个孩子吃饭。这饭量属实吓了了老板一跳,而且几个孩子吃饭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