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中技艺 (第2/2页)
重心放的很低,双手握刀刀却架得颇高,这架势有个名目,唤作‘埋头刀势’,乃名将戚继光所创《辛酉刀法》中的一个起手势。 显然,这马如龙所学的刀法,应该偏重于军中技法。 而另一人刘六一,稍微了解些江湖掌故的人都知道,他现在虽是在振远镖局担任镖头,但早年间他可是担任过前清军队中把总一职的,后来因为得罪了上司这才无奈落魄江湖,靠走镖为生。 也就是说今天这场兵器组半决赛,可以说是一场军中技艺的较量,这吴大虾也正是因此才觉得有意思。 这刘六一站了个‘四六马’,取了个‘中平枪’正对着马如龙。俩人均是法度森严,彼此一时之间都难以觅到破绽,由此一来,只能先游走起来,争取在运动中找到对方弱点,从而抢到先手。 约莫游走了三五息,刘六一突然‘唰’的一声,一式‘毒龙出洞’笔直扎出,寒光闪闪的大枪枪头划破空气,直奔马如龙咽喉而来! 这一枪无论速度准头还是爆发力,都做到了无限接近最好,可以说深得武学中‘快准狠’三字诀个中真味。 马如龙显然也是实战经验相当丰富,这刘六一甫一出手,他就已提前判断出了对手所要攻击的部位。 当即身形一低,右手手握刀把,左手手抵刀背,速度向斜上方一推,‘嗞嗱’一声,堪堪架在那正在高速前扎的丈二大枪枪杆之上! 前扎大枪强大动能,带来的巨大摩擦力,直接在枪杆和刀刃相交之处带起一溜火星。 且说这马如龙架开大枪之后,正准备前跨一步,顺势劈砍刘六一肋背相交处,就在这时,刘六一不待招式用老,速度收枪后撤半步,变招为‘苍龙摆尾式’,大枪枪尾向上一摆,枪头带着一抹寒光以蛟龙入水之势,‘嗖’地一家伙扎向马如龙正要前跨的小腿!
这马如龙早在刘六一收枪后撤的时候,就预计到对手要变招了,由此一来,也多留了个心眼儿。果然不出所料,刘六一跟着就变招扎他下三路! 马如龙速度侧跨半步,抬膝让过的同时,使了个‘右独立刀势’,双手握刀由下向上一撩,‘叮’的一家伙撩开大枪,顺势进步,寒光闪闪的四尺长刀‘唰’的一声划破空气,斜砍向刘六一握枪前臂! 这刘六一也是反应神速,一击不中之后,速度后撤半步,手中大枪枪头斜指下方,枪尾朝上,使了个‘滴水式’,枪杆斜着一架,‘噹’的一声,架开长刀! 与此同时,顺势一家伙,就‘嗖’的一声扎向马如龙右脚! 马如龙连忙提起右脚,使了个暗腿腿法,‘啪’的一家伙踹在大枪枪杆上,在将大枪踹偏的同时,人也借力向侧后方退开了两尺,又重新变回了‘埋头刀势’的起手势。 刘六一一看暂时没了机会,也索性后退两尺,借机拉开距离,摆了个‘太公钓鱼式’,双眼一眨不眨的看向马如龙。心说一寸长一寸强,这距离离得远了,总是我这丈二长枪要更占优势。 他们这一场,又和上一场的枪剑对决有些许不同。 此二人皆是使的军中技艺,可能平时就对彼此的招数都有所接触研究。所以总能料敌机先,常常在一招使到不到一半时,就被对手看出后面的变化,从而不得不临时变招。 这情况就有些类似于两名国手对弈,需要下一步看三步,甚至更多步。 如此一来,俩人可以说是相互克制,总体呈均势。至于谁能破局胜出,或许就要看谁最先能打破常规,弄出个神来之笔吧! 正所谓不破不立,大破方能大立是也! 以上这一段说来话长,其实这擂台上的俩人儿,交手也就一个照面。反正对台下绝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说,就是俩人儿冲到一块儿,接着一阵儿‘叮噹噼啪’,刀光枪影闪烁不定,然后俩人儿就分开摆起了造型儿。 至于这一个照面之中,到底谁更占优势,他们能知道个锤子,总体来说就是看了个热闹。 当然,对于吐槽帝们来说,就是速度太快了,别说整两句神吐槽了,这他喵召唤天雷的台词都还没想好,这俩货就分开了。 ‘刘师傅干翻他!’ ‘刘师傅必胜!’…… ‘马师傅雄起!’ ‘马师傅把那龟儿子整到柱!’…… 就在台上俩人游走对峙的时候,台下在马二娃那里下了注的道友们,倒是开始为各自的下注对象,打气起来。 终于,俩人在游走试探了近十息之后,这使刀的马如龙率先出手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