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最后一刻_囚徒困境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囚徒困境 (第1/1页)

    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上面的是具体名词解释,接下来我代入各种现实情况。

    我这几天看到一个老师不小心把学生家长送礼的具体数据发到班级群里面了,然后过了撤回时间才发现,之后做贼心虚把所有人都踢出群可这已经于事无补了,然后有同学家长把这个单据发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件事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家长不知道这老师是什么样的人,有的家长就会选择去送礼,送礼老师不接家长会怎么想?到底是他不收还是嫌少?如果送了一次没送成就不送了老师会怎么想?然后只能一次次加价换着法子试探,一直直到老师不堪其扰收下一部分或者全部。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会坚持几次如果一直不收他就会无法指导小孩学习,如果一直不收然后教育小孩家长会怎么想?如果收了其他没给的家长会怎么想?几十个孩子总有家长会去送这个礼,如果大部分都给了有几个没给老师会怎么想?这时候很多都给了然后教育资源怎么倾斜?最后再来几个,收了礼之后老师会不会偏心给了的?因为老师的精力有限只能照顾个别几个,很多家长送了礼也没什么效果还会不会继续送?或者说能不能不送?分数出现差距之后家长会不会焦虑然后往这个上面想然后做点什么?这个猜疑链很难打破,基本无解。

    再说说公司里面的,如果一个高管职位出现空缺比如经理,这时候下面有几个主任能力都不错都有希望竞争,这时候怎么选?如果是一个人就能拍板决定的还好说,需要几个高管商量才能决定的这几个主任该怎么办?除非说能力差距太大有人能对别人形成碾压之势这还好说,但现实往往能爬到主任级别的都有两把刷子,这时候就会出现两条线,一个明线一个暗线,明面上这几个人都会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点嫌话的机会都不会让别人说,暗线就是拜码头表态度,选择性和部分高管搞好关系,然后看他们各自手腕,听天由命,他们但凡有一点野心的都不会只做好分内工作一点心思都不耍的,如果这时候都不去找高管,高管有事敢找你这种人?

    我们的项目经理这两年听说要晋升了,和他私交不错的且能力很强至少有五个,还有不知道多少能空降的,而且这个位置还需要至少不低于五个重量级的领导商量才能决定,这次机会错过了下次不知道要等多久,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那几个我就和其中两个能说上话,其他的都只知道有我这号人,其他人能和谁说上话和谁关系不错或多或少都知道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啊,不做点什么不甘心,想做点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做错了就一点机会都没了,现在只能慢慢等看有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

    我一直有个非常奇怪的感觉,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事,想获得什么都得付出代价,而且可能付出了也没有回报,就比如家长希望老师偏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想和领导搞好关系就得能做那些不是很能见得了光的事,我的领导虽说是我师兄,和我私交也不错,但有些事情我就得去帮他去做,逢年过节啥的也都少不了,或许他不介意但我不敢赌。

    想要往上走,能力手段缺一不可啊,现在有能力的人太多了。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