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滚!熊样 (第1/2页)
“神啊,请保佑我在这个困难的时刻,给予我力量和勇气。希望您能给我智慧和指引,让我能够正确地面对并解决问题。请保佑我取得成功和顺利的结果。我诚心祈求您的庇佑和保护,愿您的祝福和恩典永远降临在我身上。感谢您的神圣关爱和慈悲。愿您的祝福与我同在,直到我克服困难并迎接胜利的那一天。阿门。” 看着刘勇成功把神经吻合,虽然并没有秦堪吻合的那样完美,但这就算是成功了,秦堪给他的分数是平均70分,只有1针不太合格,给了50分,其他的都还不错。 杨迪暗暗祈祷。 杨迪在留学的时候,加入了天主教会,成了教徒,他在祷告他的上帝。 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恳求上帝保佑。 刘勇成功地吻合了第3根神经束,一次比一次成功,他当然高兴。 至少,从这点上,他已经走在了杨迪的前头。 现在轮到杨迪了。 很明显,他的手在颤抖,比第一次刘勇的手抖得厉害很多。 “别紧张。第一次,不求成功,但求完成就够了。”秦堪安慰杨迪。 杨迪的手,稳定了很多,但事实上,还是很抖。 这种抖,是属于正常的抖,人的手,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在显微镜下都会抖得厉害。 杨迪这并非第一次在显微镜下做cao作,神经外科经常要用显微镜,按理,杨迪是老手了,难道,过去他是这个样子吗? “我只要你达到过去的水平。”秦堪鼓励他,“达到过去水平,你就可以完成手术。” “可……可是,我控制不住啊。”杨迪真的有点为难。 “别急,深呼吸几次。”秦堪说。 杨迪果然在那里深呼吸。 “还是不行……我放弃……不,我先休息一下。”杨迪感觉自己在蹦极,这决心太难下了。 “不!”秦堪的声音有些严厉,“没有退路!” 确实,有退路,很多事做不成,“只有一往无前,破釜沉舟,你才能看到曙光。安静下来,准备动手!” 秦堪一点也不客气。 “可……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 “但……” “没有但是!” 杨迪又调整了一下状态。 “还是……不行啊。” “滚!熊样!” 这一声滚,把所有人都震惊了,杨迪愣了一下,随机明白,“好,我做!” 杨迪开始做,他的手依然是颤抖的,但是,动作还是很坚决。 这就行了。 只要你敢闯,问题就不大,如果你迈不开第一步,那就永远不可能达到彼岸。 战战兢兢,第一针,努力了几次,终于勉强做完了。 “可以的。” 秦堪还是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刚才这一针,仅仅打40分,离及格分数还很远,但秦堪还是鼓励了他。 杨迪开始缝第二针,磨磨蹭蹭的,用了几倍的时间,第二针终于也完成了。 “有进步。”秦堪咬着牙鼓励杨迪,心里却骂了一句,“狗屎!” 这一针,能打30分就不错了。 这根神经其实是一根废了的神经,杨迪他们并不知道,秦堪用它来试手是最好的。 杨迪缝了三针之后,终于气馁了。 “我不行,真的,你鼓励我,我其实明白,一针比一针差。我是扶不起的阿斗。我放弃算了。” “放弃你个毛线!知耻而后勇,你不会努力吗?哪有一开始就成功的?再说,这是颈髓吻合术,世界上,除了我,就没有第二个人会了,我亲手教伱们俩,让你俩成为第二个,第三个会神经吻合术的人,你以为很轻松就会成功吗?必须付出你们的意志与坚强!” 秦堪大声说。 杨迪什么也没有说。开始了第5针。 这一针,手不再这么抖了,吻合得还算可以。 “这一针,你自己说说,是不是进步了。”秦堪把评判权交给他自己。 “好像是的,可以打40分吗?”杨迪说。 “这一针虽然还没及格,但是,接近了,我打分的话,58分比较客观。”秦堪也不是故意拔高。 第6针。 完成的时间比较慢。 “好!” “好!” 秦堪喊了一声好,刘勇也喊了一声。 确实值得喝彩。 “这针,我给你70分!” 杨迪找到了感觉。 他接着把最后两针也缝了。 第7针,75分,第8针73分。 “你克服了瓶颈,再给你一个机会,这根神经,奖励给你的,第一次缝合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的,杨迪,加油。” 第二根神经是有用的神经,秦堪壮着胆子让他试试。 他尽量的不表态,不干扰,让杨迪自己做。 从第一针到第八针,用了15分钟时间,总成绩及格了,达到了66分。 “嗯,杨迪,你进步很快。不是哄你,你成为一个高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是这条路的那一端,是成功的鲜花。刘勇,你也是一样。刚才你们两个人,都修补了一根感觉神经,病人左侧下肢的痛觉和触觉、温觉是你杨迪吻合的,刘勇吻合的是左侧足底的痛觉神经……” 秦堪把刚才他们的成绩说了一遍,并且告诉杨迪,“其实你缝合的第一根神经,没有价值,所以缝合的不好,没有一点关系。” 秦堪把主刀接过来,最后的扫尾工作还有很多事要做,神经虽然吻合了,但是,里面的鞘膜有没有缺损,秦堪还要仔细检查一遍。 也就是说,脊髓吻合,并非吻合了就完事了,鞘膜有损伤,就会有可能“漏电”,或者“短路”。 还有些多余的,没有生命力的组织,也要清除。 秦堪需要认真清理才行。 这时候,门口进来两个人,一个就是廖开福副院长,他进门打了一个招呼,“秦堪,辛苦你了,大雪天,让你飞过来,太危险了。” “廖院长您好。”秦堪回了一声,看着另一个人,手里扛着一个摄像机,没见过,不大,挑得很高。 “这位是总台的王吉名记者,他负责追踪报道,等会还要采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