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八章 学术奔赴南京城 (第2/3页)
异会来?” “不会吗?”谢迁笑着反问道。 连刘健这下也没底气了。 如果全都在等一场灾祸,那场灾祸还是张周预言出来的,皇帝都那么笃信,那就算这场灾祸没来,也好似所有人都觉得非来不可。 …… …… 在内阁三人中,其实神色相对轻松的是李东阳。 正是朝堂大臣要做大幅度更替的时候,虽然之前皇帝没吩咐让内阁拟报入阁大臣人选,但因为有张周在,又正值传统文臣跟张周斗得不可开交,刘健特地让李东阳回去研究一下,把可能入阁的人选,做一下沟通,然后做一下储备。 这次谢迁没有参与到二饶对话议事。 “王华、梁储,本来若是介夫在的话,他是最好的人选,在这之外,王鏊、焦芳……哦,还有如今身在南京的程敏政……” 李东阳在翰林体系之下全都是“自己人”,谁都跟他认识,交情如何另当别论。 提起来这群人,如数家珍一般。 刘健道:“换我是陛下,若要以跟张秉宽接近,还要平衡文臣关系的,只能从二人中选。” “哦。”李东阳稍微顿了顿,“王华,王鏊?” “嗯。” 刘健点头。 皇帝既要增加一名阁臣,必然是考虑到其跟张周有不错的关系,为将来张周上位做一些铺垫。 王华是张周得力干将王守仁的父亲,而王鏊则是张周的座师,此二人跟张周之间关系都不浅,但也谈不上交情有多深……本身二人也都是正统的翰林官出身,朝中声望不错。 李东阳道:“王济之的可能性更大,他毕竟早早就认识张秉宽,但为何不会是张秉宽自己入阁呢?” “太早了。”刘健回答很直接,“如此多事之秋,陛下直接让他入阁,不更招人话柄?陛下虽器重于他,但其实也并未过分任用。” 李东阳苦笑道:“那么多的爵位和官职,还不算过分?” 刘健气息有些浓重。 这是一言不合就生气。 李东阳道:“也是,到现在还没有当尚书,此番朝臣更迭时,张秉宽人在外地,陛下总不会给他留个职位,等他回来接替吧?其实就地在南京给他安排官职,倒也不错。” 刘健道:“你去见见王德辉,跟他谈谈此事,最近找机会去谈,不要声张。探听一下他的口风,如果可行的话,趁着此番翰林院京察,帮他考个一等,再升一步。” 这是准备以王华作为储相来培养。 这也明,刘健彻底放弃王鏊了。 “嗯。”李东阳对此也表示认同。 因为在李东阳心中,也更认可王华,私交也更好,反而是王鏊……在其升为掌院翰林学士之后,关系已经到了一种不远不近的地步。 …… …… 刘健让李东阳私下去接触王华,李东阳也不着急。 当晚李东阳值夜,第二一早参加完朝议回府,进了家门正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却见有人在往外搬抬东西。 “作何?” 李东阳将搬东西的仆人给叫住。 仆壤:“是少爷吩咐的。是要出远门。” “什么?”李东阳皱眉。 自己儿子又在整什么幺蛾子? 李东阳黑着脸道:“将他叫来。” 仆壤:“少爷一早就去会见友人了,还没回来,只是让人把东西都给准备一下。” “那过要去哪?”李东阳厉目相向。 仆人一脸回避,心,你们父子俩的事,可别往我头上赖啊,我只是个听命办事的。 仆壤:“是往南边走。” “让他回来马上来见我……这就派人去将他找回来!不知所谓!”李东阳也是生气了。 …… …… 李东阳特地进到儿子平时读书的书房,看到里面摆的东西,心中气不打一处来。 旁边负责给收拾书房的仆人更是觉得头疼。 “平时都在看些什么?” 李东阳拿起一些纸来,上面写的是诗词句子,一看遣词造句,就知道是他儿子的手笔,因为真就是那种酸掉牙的句子,所谓的空泛无物,的就是这种词句。 再看旁边,还摆着各种心学的书籍和手札,各种阅读感悟等等。 “他这是有精神了,却不用在对的地方。”李东阳评价道。 老仆马上就听明白了。 可能在自己老爷看来,少爷现在病情大为好转,就应该去专注于一些“造少爷”的大事,那才是精神头用对的地方。 反而读书和写诗句,成了不务正业? 过了许久,李兆先才在仆饶陪同下回来,李兆先见到李东阳还很兴奋,就好像没从某种颅内**中走出来,他道:“父亲,您叫儿有事?” 李东阳此时正看着心学的典籍,那是张周刊印的版本。 以往李东阳只是有听过心学,也知道此学术一年之间在京师所造成的影响力,但这还是他第一次看。 他自己坐在那,不知觉便看了许久,就算以他这般自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