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开门大吉 (第2/3页)
蜀海棠、临潼石榴,还有挨着西厢的那两棵金丝枣……春天是一景,到了秋天又是一景。” “梦家兄的这套宅子,”王世襄感慨道:“比我那套保存的好多了。” “行了,”黄永钰安慰道:“甭管这样,如今你的那些个宝贝总算是有地方搁了。” “这倒是实话,”一想到这,王世襄也笑了起来:“还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呢。” 这一会,江山已经见到了那间前主人的书房。 一桌二椅三面书柜,此时落在江山的眼里,很有点参观纪念堂的感觉。 “我来看看都是些什么样的明代家具,” 总是跟在江山身后的余思归,伸手掀开了家具上的盖布:“呦,还真是好东西。” “是吗?”江山和她凑到了一块:“我来看看。” 没等他俩多打量一会,就听见了江河在外面喊了:“老三,你快看这。” 江小鱼摸着回廊尽头的月亮门:“三叔,你快来我这边。” “三叔,”江小白跑得最欢:“我找到王爷爷说的鸽子窝了。” 嘻嘻哈哈的一群人,有说有笑的在院子里四处逛着。 原本老旧褪色的四合院,自打这群人来了后,也变得鲜活了起来。 眼见新主人如此喜欢,站在院子中的赵景心也安心的点了点头:“他们能喜欢就好,不然,我姐这份钱还收的不大安心呢。” “放心吧,”黄永钰替江山说道:“我这位小友肯定会让这套宅子变得更好的。” 王世襄:“劝你姐想开一点,该吃就吃、该玩就玩。” “她倒真是想出门玩一趟,”怕对方没听懂,赵景心又强调了一句:“出国门的那种玩,不过估计是玩不成了。” 王世襄:“怎么就玩不成了?” 赵景心:“手续难办呗。” 王世襄一听,立马表现出了一副不用担心的表情:“我还当是什么事呢!” “喏,” 黄永钰往江山的方向一指:“这事你找他就能办成。” “谁?”赵景心:“那个年轻人?” “对咯,”王世襄:“那个年轻人现在可是国家旅游局长的红人。” 黄永钰:“不然,你们这套房子的手续,还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呢。” “噢,” 当年架着飞机起义的赵景心,这会重新打量起了眼前的年轻人:“这么说的话,这套宅子还真是找对主人了。” …… 华灯初上,琴音袅袅。 芳嘉园胡同的一个小院里,早已经看不出原先的模样。 坐在堂屋中的江山和黄永钰,特享受的吐故纳新、吞云呼雾。 “嗯,” 三叔很满意的听着里屋曲折坎坷的练琴声:“小鱼这两天的进步很大嘛!” “你管这叫进步?”黄永钰已经准备起脚了:“估计这整个小院的人民都在盼着你们早日离京呢。” “得了吧,”明日即将返程的江山笑道:“您这明明就是使舍不得我们。” “小鱼儿还是很有学古琴的天赋的,不然,再铁的关系我老伴都不会亲自出马教学的,” 抱着一只木匣子的王世襄,从里屋走了出来:“小江,我这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你。” “送给我?” 江山和黄永钰一块看向了桌上的紫檀小木匣。 “3月21日,” 王世襄的双手按在小木匣上:“是刻在北宋建筑大师李诫墓碑上唯一的日期。 这个日期,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喜结良缘的日子……” 江山和黄永钰交换了一下眼神,都没听懂王世襄究竟想说什么。 “很多年以前,朱启玲老先生在日-本抄回了两本本属于我国的孤本。 一本是委托我编写注解的《髹饰录》,另一本便是李诫的《营造法式》。 在遇见我之前,朱老就已经将《营造法式》交到了梁思成的手里。 为了将这本晦涩难懂、堪比天书的《营造法式》一一破解, 梁思成、林徽因,以及他们的营造社同仁,在十年中遍访了全国一半多的省市。 测绘、拍摄了两千多处唐、宋、辽、金等古代建筑。 等到他们转移到李庄时,数量惊人的收集资料,已经足够营造社来胜任《营造法式》的注解整理工作了。” 说到这,王世襄缓缓打开了小木匣子:“吾生一何幸?得窥此渊薮。 当年,我刚到营造社时还不到30岁,虽然只跟着梁先生学了一段时日。 却让我见识到了最顶级的古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