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悲翁 (第3/3页)
iv id='gc2' class='gcontent2'> 曲罢终了,许多曹营老将都沉默不语,而曹cao更是低垂着眼,眉目间,尽是隐晦的哀思,与无限的疲惫。 这首《将进酒曲》,在杨蔡曹之间,一定有特别的故事。 我悄声问郭嘉:“先生,杨夙当年……是否常在军旅吹箫?而且吹的就此曲?” 郭嘉抿了口酒,微微颔首。 我既觉着伤感又觉着好笑,于是沉着脸又把冷冷的目光投向曹cao。 曹孟德,你是曹植的生身父亲,是郭嘉口中的明公,更是给予我关怀的义父,这些日子以来,我心里充满了许多对你的感激,比前世还要更加仰慕。可为什么,为什么……我最好的朋友成了你屠刀下的亡魂?他究竟做了什么,让你厌恶至此?不惜动用腰斩极刑? 明眼人都看得出,你闻音思人,他杨夙既令你如此挂念,他杨夙既是你曾经最信赖之人,怎可能会反叛?我不信,我不信……我的朋友,他那样优秀,绝不会卖主求荣。是什么样的仇恨,让你决心要抹杀曹营中有关杨夙的所有记忆? 来邺城这么久,从未听家仆们谈论过当年杨夙的事。郭嘉似不愿跟我多说,只隐晦地告诉过我:杨夙少时便闻名京洛,后来还成了一方诸侯,然后才归附曹营与曹cao亲密无间的。可最后,他杨夙又是怎么牵涉进叛乱的?杨夙与蔡琰之间的纠葛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郭嘉说杨夙因为“改史”而抱憾终生?到底在我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曲终了,如偃旗息鼓,勒马收戈。 “善!善!”曹cao鼓掌笑道,“夫人不愧为蔡中郎之女,箫声慷慨,使人如见沙场征伐,如闻凯旋之音。” 蔡琰谢揖浅笑:“司空盛誉。此曲若有琴箫合奏,更当出神入化。” 曹cao那时并未听懂蔡琰话中之话,只笑呵呵道:“好好,这世间女子,除却夫人,当无人于古琴有此造诣。” 蔡琰暗暗冷笑,恭敬行礼退下。紧接着退下的蔡琰进来的,是个传话的小吏。小吏神情紧张,面色如土,去曹cao身侧时还被台阶绊了一跤。曹cao在听了小吏传话后,原本挂在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了,群臣察言观色,也都寂然无声,不知发生了何事。 只是还有何事能让曹cao变色呢?我暗想道。无非是曹熊早殇的死讯罢了。 思绵绵之弱子,悲余生而有涯。 “无事,诸位,且请续觞,尽兴莫归!”曹cao即刻改颜欢笑,安抚人心,于是群臣添灯仍复欢宴。 …… 回府的路上,坐在马车里,我见郭嘉闭目无言,不知喜怒,便不敢多问,只是在车上摇摇晃晃了许久,郭嘉忽然睁眼,轻轻吐出一句话: “曹公,从未忘却叔夜……” 我垂着疲惫的眼皮,终究没有多话。 归来不久便天黑了,我侍奉郭嘉处理公文,在一旁研磨裁纸。郭嘉那件素青色的长衫外面,还盖着一件薄薄的披风,可他实在太专心于灯下看书了,连披风滑落于地都毫无知觉。 我叹息着,将裁好的麻纸堆叠在案侧,起身替他重新披好。而后关了纱窗,便静静地坐在他书案旁,托起双腮,盯着明亮的烛光下那张憔悴的脸。 已而迷离了双眼,我忽而开口低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一句,想起昔日曹植在房中为我别上发簪,转眼却在世子府与刘桢飘然而去。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这一句,想起那日雨巷,有个姑娘泪涟涟,眼看着青衫持伞,慢慢地走远了。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一句,想起犹在前世,杨夙和他众多伙伴在笑声中,与我渐行渐远了。 郭嘉笑眯眯着说道:“姑娘此曲,还是念给他日可托付终身之人罢。” “托付终身之人?”我低下头,“此生不会有了。” 郭嘉叹息,放下毛笔:“你在你们那个世界时,也是这般爱掉眼泪么?” 我摇摇头,沮丧不已:“我只是觉着难受,明明什么事都知道,却什么也做不了,什么都,改变不了……” 郭嘉不再说话,他起身从屏风后取出一个朱红匣子,置于我身前,我抬起头,两眼汪汪,正对上他盈盈笑眼。我颤抖着手去打开红匣,发现里面是一件织工精美的绿罗裙。 “这……是先生送我的?” “承蒙姑娘欢喜,处处为嘉着想,无以为报,诚有愧焉。嘉本自由身,平生来去无牵挂,少时生性轻浮,迨近不惑之年,始觉人间颇有忆恋。姑娘屈身嘉侧,不辞辛劳,甘与郭某共患难,嘉特教邺地绣娘赶制此裙,聊表嘉心,嘉……不知姑娘最喜何色,姑且择取嘉常着衣色,望姑娘笑纳。” 我撑起那件绿萝裙,起身比样,高兴得不得了,背对着他暗暗落泪,连连答道:“喜欢!喜欢!只要是先生送的,我都喜欢!” 郭嘉笑吟吟,像父亲一样拍了拍我的右肩:“其实,崔姑娘,你穿女装也同样飒气。” 我将新裙紧紧抱在怀里,蹲坐下来,努力按捺住自己的心。 “一曲《子衿》,悠悠我心……先生捐生弃世,岂徒崔缨一人伤怀?曹公有一《短歌行》流传后世,缨每每吟诵于口中,便不觉思及你郭奉孝。可惜我不通乐府,无法嵌词入曲,为君吟唱了。” 郭嘉笑道:“烦请姑娘念辞来。” 于是我一字不差地将曹cao登上后世语文课本的《短歌行》背了出来。郭嘉听罢,静思良久。 “《短歌行》乃古乐之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他说着便取下自己的发簪,把砚台、案几和灯盏都当作乐器敲奏起来。 玉器撞击铁器、铜器还有木器的声音,玲玲盈耳,清脆鸣鸣。我托着双腮,低垂着眼眉,静静地听他奏响一曲《短歌行》。 “如此清商乐,嘉既敲罢,身死之后,姑娘若从别处听见此曲,切莫忘了郭某才是。” 我破涕而笑,可是没有眼泪。 其实眼泪,早就掉不下来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痴痴的姑娘,彻夜都在吟唱这几句诗。简易的曲调,也盘旋了一夜,从此深刻烙印在某某心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