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喷洒的血迹 (第2/2页)
含着很多信息。 “有,就在档案室,我让人拿过来。” 入户门傍边的墙壁上,有点状喷溅血迹,地上有喷射血迹残留。 “这个公寓是五年前竣工的,也算是钦州的地标建筑,里边的监控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我们查了一个遍,没有可疑的发现。” 四梯二十五户,从构造上来看,整个塔楼就是围绕着四部电梯建设的。 “血迹低落高度……不到一米。” “有没有监控布局图,还有大楼的建筑图纸?” “不用,我自己开就行。” 案发楼层在七楼708室。 一周时间过去,室内的血迹早已经不是鲜红色。 在场都得是刑侦专家,对血迹形态其实都有一些研究。 “我们的判断,还是最大可能是公寓楼内的人员作案。” “前面拐角,就是七零八室。” 人体的血液,不是单一的组成成分,而是有水、红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物质组造成。
“先进去吧。” 比如,凶手强健被害人,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 “这一层的所有人员,都是我们的重点调查对象,尤其是其中六户单身男性,但是……” “这一层有十八户人居住,案发的时间是31日晚上九点半,死者居住的房间隔音一般,但是王敏租住的房屋,两侧都没有人住。” “所以案发后,凶手其实应该就藏在楼内。” 公寓物业经理非常配合,而且看上去也挺有经验的,毕竟已经配合qz市刑侦支队一周时间了。 “这栋公寓是塔楼结构,四部电梯都能到达死者房屋的楼层。” “不知道,但是房门锁没有暴力破坏的痕迹,猜测要么是欺骗王敏开门,要么是用钥匙。” 所以,凶手是不是刻意选择王敏,是不是早就知道对方左右邻居没有人租住。 否则,他这个现勘发挥的作用有可能会受限。 杀人,弄出动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伴随有强健。 一周时间,案发现场的血迹早就凝固,甚至已经不是暗红色,而是已经发黑,甚至呈现出褐色。 正常人的血液,在流出身体后三分钟左右,就会凝固。 “这里,就是当时血液流出的位置。” 重案组的七人,分别带上手套、脚套,准备进入现场。 大楼内,有四部电梯。 王松问了另一个问题。 李东林的意思,其实重案组第一时间就应该去现场,在现场听汇报,比什么都强。 很多东西,其实已经不是案发后第一时间的样子。 结合卷宗里的法医报告,死者脸部有淤青伤痕,凶手应该是进门后就用钝器或者拳头击打被害人头部。 血迹从不同的高度滴落,虽然都会形成滴落状血迹,但是血滴的外形状有所不同。 一米左右以下的距离,低落血滴外延呈现锯齿状。 但是超过一米,又不到三米的距离,血滴的外延呈现直线状态。 而高度超过三米,低落的血迹就不是血滴了,而是呈现溃散状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