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拯救大兵曹仁 (第2/2页)
劝慰,曹cao好受了许多。然念及襄樊局势,脑袋就不由发胀,为形势之艰难而苦恼。 在简单更衣后,曹cao身往前殿,在那会见近侍诸卿。 人至前殿,司马懿已在侧席等候,见到曹cao驾临,起身问候。 曹cao兴致不高,仅挥手示意司马懿无需多礼,便坐到榻上,亲览记载七军覆没的详情军报。 见曹cao埋头浏览军报、舆图,司马懿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惹怒曹cao。 半响后,曹cao面容忧愁,长叹口气,问道:“关羽借汉水之势,逼降于禁及其帐下七军。今樊城浸于汉水之中,关羽帐下兵锋正盛,刘备又屯大军于江南,恐襄樊难为我大魏之所有也!” 说着,曹cao放下书信,问道:“今舍襄樊,退保宛城何如?” 这几年间,曹cao几乎事事不顺,且不言汉中折损大将夏侯渊;后至寿春之战,爆发大规模瘟疫,文武凋敝渐亡。 今下在樊城已折了两场仗,初是荆襄被打空,后是于禁七军被淹。且这仅是关羽、庞德四万人,刘备大军主力尚未出动。这般打下去,以目前之形势,襄樊注定是保不住。 年老而气衰,曹cao渐渐失去了早年的进取心。 “陛下,断不可行之!” 闻言,司马懿直腰拱手,说道:“于禁、阎行等为汉水所淹,非战败之过,故难以追论此战之败。今七军之卒虽被关羽所破,但于我大魏国力而言,尚不足以动摇国家之根基。” “今曹车骑、朱襄阳扼守樊城,居重围之中,死战而不降,诚陛下案六军于洛阳。陛下若舍襄樊,关羽携兵威而进,以荆襄今下之形势,新野、宛城则难为陛下之所有。” “陛下统兵南征,进可保全襄樊,退可据守宛城,遏敌兵马于襄樊。若舍襄樊,刘备引重兵而进,时贼兵叩许都,是谓中原震荡也!”
“以臣之见,秋冬将至,汉水水降,陛下统兵南征,寻机胜敌,或能解襄樊之危。” 听着司马懿利弊言语,曹cao不再被襄樊危局而苦恼,渐渐走出了七军兵败的影响,脑子恢复了早些年的清晰。 襄樊断不能舍,以荆襄局势之糜烂,一旦舍襄樊,就怕连宛城都不保。宛城不保,许昌将暴露在南汉的兵锋之下。 折损三万大军,对曹魏来说或许rou疼,但不至于伤筋动骨,让曹魏无可用之兵。且曹仁、朱治尚在坚守城池,他将大军南下,用兵得当,时逢汉水退却,说不准能解襄樊危局。 曹cao捋须不语,思量退敌之方略。 与此同时,曹魏诸卿近侍渐渐集结在殿中,各自分坐于席上,神情多是严肃,显然他们都已知道了于禁战败,七军覆没之事。 过了良久,曹cao渐有所得,抬头环顾众人,问道:“大雨连绵,汉水泛滥,致使七军被关羽所破。今关羽兵锋正盛,荆襄无兵可用,朕欲南征樊城,诸卿以为如何?” “今未至集结大军之时,陛下仓促用兵,恐大军难以迅速集结,奈之若何?”陈群说道。 “此事易也!” 刘晔起身答话,说道:“今京兆有新卒万余人,陛下可遣良将统御兵马率先南下,暂稳荆襄局势,后调各路兵马增之。陛下可观刘备用兵方向,案六军兵马而后动。” “善!” 曹cao微微颔首,说道:“传令右将军徐晃,将新卒迅速南下,沿途合各路兵马,务必稳住樊城局势,万不可让关羽破城。” 说着,曹cao看向起身领命的徐晃,叮嘱说道:“今下出征,将军可是为主帅,不从属车骑将军调用。” “今朝中可委重任者,唯将军耳!” 为了拯救大兵曹仁,曹cao终究是加派兵马南下。 徐晃脸色沉稳,拱手说道。“请陛下放心,晃必竭尽全力,解樊城之围。然敢问陛下,末将所配督军是为何人?” 曹cao目光在赵俨与司马懿二人身上移动,说道:“赵俨为督军,司马懿为参军,二君随将军出征。” “诺!”赵、司马二人领命,应道。 顿了顿,曹cao看向贾诩,问道:“文和,可有不同之见乎?” 贾诩捋着胡须,说道:“启禀陛下,关羽勇锐,可谓名将;刘备志大,乃是枭雄。今关羽携得胜之威而进,刘备必将大军在后,诩恐公明将军不足以退关羽,或不如调关西诸将西进,以为增援之用。” 曹cao微微皱眉,说道:“刘备委张飞、甘宁、陆逊等将于西,今调关西诸将西进,恐关中、陇右兵马不足御敌也!”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刘备以狡计下巴蜀,故蜀人多有不逊,特委张、甘、陆等旧将治巴蜀,以为坐镇稳固局势之用。诩闻甘宁病重已久,卧病于榻,难以治事。” “因刘备命巴蜀出兵,以诩料之,主将必为张飞,陆逊而留守益州。张飞虽勇,但无大将之略,无陆逊辅佐,必难成气候。时察张飞出兵动向,遣良将御之,足以保全关西。” “善!” 曹cao颔首认同,说道:“张飞暴而无恩,难得军心。蜀道千里,需发徭役众多,军民必不被其所用。今可让张郃、杨秋率所部兵马走武关,兵至南乡;命马超将其所部,汇合陇地诸军,专御张飞。” “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