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9章 《河西走廊》纪录片! (第1/2页)
第570章《河西走廊》纪录片! “别扭的人倒也有别扭的好.” 李景霖嘿嘿一笑。 唐文景这个老头,确实有点古怪,也有点别扭。 而且,特别好面子。 好面好到了什么程度? 别人家的好面子,那是希望别人能多夸,当面夸,享受那种飘飘然的优越感。 而非常不喜欢在“不该”的场合说自己的缺点,觉得这样是丢面子。 但唐文景完全不一样。 要是当着一堆人的面,使劲夸唐文景,唐文景反而觉得,你怕不是在阴阳怪气我。 越夸,越觉得丢人。 比方说. 之所以能够支援隔壁舞剧《张骞》的学术顾问,带过去的那些关于张骞个人的史料研究,也非常的缜密厚实。 或许,体现在纪录片的,只是一句话。 啥啥都需要找人帮忙,自己的储备不够? 丢人! 简单来说就是. 很好面子,但“面子”的定义却不太一样。 如果这纪录片里出现了哪些意外,或是不小心的错误,哪怕是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对于唐文景来说,那都是重大的“丢面子”行为。 课题研究进度落后? 但唐文景完全就是为了那点面子,自己卷自己。 所以,必须将一切有可能提升内容质量的方向,全部都想明白! 根本不可能。 丢人! 而唐文景,对此相当上心。 这全都是因为,唐文景对《河西走廊》的细节挖掘严谨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苛刻程度。 在唐文景看来,自己主导的这纪录片《河西走廊》.如果不能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不够出彩,那是最大的没面子。 而此时的唐文景,也正在为明天的拍摄做准备。 而这样的性格,也被唐文景带到了本次的工作中。 论文没什么内容,或者研究成果比较一般? 丢人! 谁让我丢面子,我就让谁没面子。 但这一句话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的情绪,是否符合最严谨的史料记录? 能够作为理论依据的这些史料研究,最能形成的统一说法是哪种? 这都很需要有人去严格把关。 而这样不一样的定义,也正是唐文景能够在学术研究里,取得巨大成果的原因。 而当众指出他的问题.只要问题真的存在,并且你能给出点建议,那么,唐文景一定虚心接受,反而会舒舒服服,因为,这种虚心接受建议的行为,在唐文景看来倍儿有面子。 别人,那都是互相卷,你卷我,我卷你。 一夜无话。 翌日,唐文景便早早的来到了拍摄现场。 此时,演职工作人员,全部聚集完毕。 在简短的开了个会,安排服道化组去找业内专家进行最后的核实后,唐文景便带着这些拍摄纪录片的演员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会议。 “文案都看了吗?” “唐总监,都看了,您放心。” 分管演员的分组组长开口汇报。 “而且,关于相关的延伸记录,汇总的相关论文,也都组织各位研读了。” “嗯,那就好。” 唐文景满意的点点头。 虽然说,是演员,也不会有台词。 但是,正是因为不会出现台词,只靠着旁白的介绍与历史科普,演员的神态反而要更加的自然逼真,对演员的要求更甚。 于是,唐文景找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