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六百三十三章 养废的小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三章 养废的小姨 (第2/4页)


    美国同样如此,永远是那两帮人。

    相反。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只要不稳定,那么必然导致混乱和倒退。

    也是朱高炽最初的目标是南下,而不是西行的原因之一,南方虽然还未开发,可是同样的努力,南方的土地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

    十分的力气,五六年后,在中亚西亚只能收获三五分,而在东南亚可以收获十几分,甚至二十分。

    这是环境和时代造就的。

    不过也有好处。

    好处就是战略方面,让塞南行省,塞北地区,西域行省,亦力把里行省等地成为了内地,可以降低军事费用,全力以赴的生产。

    这几年来,几地的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就是这些红利带来的。

    只要没有战乱的风险,不少人愿意迁移当地。

    下午。

    朱高炽回去了内宫,探望了徐氏。

    徐氏已经卧床不起。

    朱高炽内心很难过,大明的医学虽然进步的很快,但并没有质的飞跃,徐氏的病情,历史上没有治好,如今的大夫们同样束手无策。

    最伤心的是朱棣。

    朱棣终于感受到了父亲当年的痛苦。

    朱棣从来没有想过,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妻子,会早早的离自己而去,内心忍不住的懊恼,这些年来,陪伴妻子的时间太少。

    在撒马尔罕地区的几年时光,一日未见妻子,终于回来了,却没有想到会有天人之隔。

    “父皇。”

    朱高炽担忧的叫到。

    朱棣满脸的忧愁,抬起头来,竟然老了好几岁的模样,一点也没有往日的威严,反倒是像寻常的老者,朱棣没两年就要五十岁了。

    五十知天命。

    古代五十岁为分界线,过了五十岁就算是老人。

    时间真是公平。

    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棣正当壮年,意气奋发的藩王,才过去了十五年而已,真是可怕的岁月,哪怕是朱高炽,也忍不住的唏嘘。

    三十五和五十,犹如两个时代,可只相差十五年。

    十五年。

    说长很长,可对于中老年来说,十五年仿佛是眨眼之间,随着人的年岁越长,时间仿佛进入了快车道,眨眼一年就过去了。

    朱棣收敛了心神,起身往隔壁走去,朱高炽立马跟上。

    在外间。

    朱棣坐下后,恢复了面色。

    朱高炽上前把文华殿的事情交代了一番。

    朱棣沉吟片刻后,说道:“国事由你治理,内外放心,不过呢,撒马尔罕地区七地,实在与众不同,打下来不容易,治理更不容易。”

    朱棣担忧的说道:“最怕的是权臣啊。”

    朱高炽点点头,一脸的认可。

    西疆七地与内地之间,相隔数千里的戈壁,还有雪山阻断。

    历史上无论是大明还是帖木儿,其实两者都没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去攻打对方,所以后世的史学家非常的迷茫,不知道帖木儿为什么要东征。

    基于此,诞生了很多的猜测。

    还有部分学者说其实只是借着东征的名头,实际上对准了钦察之地,也有学者认为,帖木儿最后一次西征结束,国内的矛盾已经掩盖不了,所以借助东征的名义,转移国内的矛盾。

    后者的说法有很大的声音,因为帖木儿帝国的确是帖木儿死后,立马分崩离析陷入了内乱。

    古代能做到跨越的,唯独唐朝和蒙古。

    唐朝跨越西域三十六国,与对面的阿拉伯帝国交战,蒙古则是跨越西域,一路西征。

    当然。

    两者面对的环境不一样,也不可同日而语。

    大明如果不是自己的工业化改革,大大提升了国力,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也是非常的艰难的,如今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可环境的因素,当地长期的治理,的确容易造成割据的局面。

    特别是七地能做到自给自足的时候,更有了割据的底气。

    所以朱高炽要设立总督。

    以文官治理。

    “儿臣的想法是,大总督以五年为任期,并且需要经过考核,最长不超过十年调回国内,而七地面积太大,军事上则设立五大都督,同样采取流官制。”

    云南沐府的世袭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可云南的地理环境与西疆七省不同,真要是仿造云南,恐怕要不了几年,西疆七省就成为了别人的地盘。

    这是环境造就的,非常大的可能。

    所以朱高炽没打算把云南的模式,照搬到西疆七省。

    “只能如此了。”

    朱棣知道这样做也有弊端。

    不过衡量了利弊后,最好的方案,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