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大清余孽们的兴奋 (第2/2页)
能和全天下士大夫作对,能和全天下士子为敌?天下士子若是背明向清,那我大清岂不是还能回来?” “现在不是没有大清么。”白宁摇头说道。 他自从东北一败,又差点被乾隆砍了脑袋。 现在多少有些心灰意冷。 不太想要继续打打杀杀了。 听说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征西都司里面做事,因此也不太想要掺和沈松的事情,免得牵连了儿子。 可是沈松却铁了心要拉他入伙,看着架势,就是看重他的身份了 听到白宁的话。 在场的几人都有些丧气。 刘光亮沮丧到:“说的也是,这大清朝都没了,天下士子当然也就敢怒不敢言啊,而且朱皇帝早不出招,晚不出招,在大清没了之后出招,就是看准了天下士子敢造反的不多。” “是吧,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白宁说道。 “而且现在朱皇帝的新政固然让天下士大夫不爽,但是当年雍正爷不也搞过官绅一体纳粮,刚开始也是捅马蜂窝了,后来怎么样” “后来被和稀泥了!”韦森特摇着头说道,“这天下士绅那里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无论是官绅一体纳粮还是朱皇帝的新政,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想要让这天下士绅多少交纳点税,但是这事情谈何容易,我看啊,朱皇帝的新政,多半要和雍正爷的官绅一体纳粮一样,最后稀里糊涂的就蒙混过去了。” “这自古以来,不都是上面说,下面做,上下互相蒙混,稀里糊涂的就这么过去了么?” “不能稀里糊涂!怎么能稀里糊涂!”沈松拍了拍桌子,“我要去看看,朱皇帝这新政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天底下的士大夫,究竟敢不敢站出来反抗!” 秋收将至。 天下最为富庶的地区。 大明的东南半壁,地只有天下的几分之一,甚至也许还不到大明现在控制的地盘的十分之一。 但是却贡献了大明朝至少超过七成的GDP和税收。 是绝对的钱袋子,大明天字第一号奶牛,大明朝最为关键,最核心的经济中心! 大江两岸。 风吹稻花,稻香飘在空中,让人心旷神怡。 战争已经结束了。 天下似乎又要进入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 来来往往的轮船、蒸汽船说明沿着长江航道的商业活动有多么的繁华。 而大江两岸沉甸甸的压完了稻秆的谷穗也在预示着一个丰收的秋天的到来。 然而。 在两岸的农村。 却弥漫着一股忧愁。 常州府的乡下。 一群农人刚刚收割完稻子,正聚在一起啪嗒啪嗒的抽着水烟,吞云吐雾的,聚在一起聊着。 确切的说。 是聚在一起诉苦。 话里话外,都在埋怨这个不公平的世道。 “我家就两三亩放不到水的旱地,怎么就成了水田,要按上田的标准来纳粮,这打出来的粮食都不够缴税的。” “哎呀,我家也是啊,现在官府要查田亩,非要说我家的田都是上田,唉,这日子,没法过了。” “这可怎么办啊,要是按照上田来缴税那一年忙活下来,白干了。” “难道要和李家那几个佃户一样,去关外谋生?” 沉重的话题,让在场的几个农人们脸上的表情的浮现出来了无奈和痛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