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 老农的梦 (第2/2页)
在是有些外人,七世家已经划地了,划好的收了就是他们将来的种子。 所以庄子里,不全是庄里的农户。 “那东西,黄皮的一亩收两季,头一季打理的好,近七千斤。秋那一季也有一半。”李元兴说完,老李头双手紧紧的捂着嘴巴,生怕自己发出半点响声来。亩产万斤!如果不是有了玉米之前的亩产千斤打头,老李头能当场吓晕过去。 李元兴笑着在老李头身上拍了两下:“莫惊,那东西只是杂粮,不是精粮。” “那不能当饭吃?” “能当,就是吃多了,肚子泛酸水。所以我说是杂粮,不当正粮!不过,那东西让工坊好好整整,却是能存多年的好干粮,有个饥荒什么的就顶大用了。”李元兴解释着。 泛酸!泛酸有什么,连观音土都吃过的老李头还怕他个泛酸,真正的粮食能吃饱还不梦里笑醒了。没吃过几餐干饭的人,那个还敢挑三捡四的。 李元兴又说道:“不过,那个紫皮紫心的,可要看住了,那个是为我皇兄种的!” 老李头用力的点点头,识几个字的老李头自然明白,那什么诗也写着,紫气什么的,这紫色的粮食自然要给圣上了,普通人吃了杀头都不为过。 转过头,李元兴又对亲卫说道:“那地窖再挖二十个,看好了!” 亲卫一躬身:“殿下放心,秦王庄之中那个小贼敢来,定叫有来无回!”亲卫杀气十足的回答着,他可是听着清楚,这东西亩产万斤呀。 亲卫的家人也在秦王农庄之中,有了这东西,谁还会饿肚子。
李元兴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看快中午了,对老李头说道:“老李头,本王中午吃你家吃饭,如何?”李元兴说完,老李头激动的几乎要发疯了,当下就跪倒:“某家祖坟上冒青烟,某家大兴!” 唐人的纯朴,李元兴心中只有感动。 此时,在洛阳与长安的官道上,屈突通亲自押车,带着五百辆大车正从洛阳赶来。 洛阳在隋时就有东都之称,与长安之间不但有直道,而且还有运河。 五百辆大车拉着的是丝、帛、银、钱。而还有数百大船,装的是粮食、羊、猪。屈突通是武将,大唐皇帝与大唐秦王亲自下的令,他执行起来不打半点折扣,开荒的进度极高,许多田里只是粗种些麦子。 几天之前,当他看到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新鲜玉米棒子,激动的整夜都没有睡。 亩产千斤! 整个秦王农庄所有的产出,七成都留给他洛阳作种,新开荒的田,稀种,也可以达到亩产五百斤。这就是李元兴给他承诺的,洛阳田地出产几亿石粮食的实证! 洛家士族家仓、洛家官仓,被屈突通捡好的搬了个空。 谁家敢不出粮,谁家不钱,谁家不出帛,谁家不出人,谁家不出力。仙粮五年禁种,并且上报长安。各县直接就给差评,各士族三年不得入仕,五年不能科考。 谁不服! 屈突通一手拿着圣旨与秦王令,一手拿着钢刀。手下一万精锐和你讲道理! 秦王殿下说过,洛阳就是大唐的中原粮仓,那么洛阳就必须是粮仓,明年粮食一定收过亿石,这才对起得圣上与秦王的期望! 屈突通可是憋着一口气,就算是拼了命也要达到洛阳过亿石。 洛阳与长安八百八十里,再有一天就赶到长安了,屈突通脸上多了一些笑容。连日来的劳累让老将军头上多了些白发,却是精神抖擞。 与此同时,李元兴也到了村子里,学童放学成群结队的往家里跑。 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不算远,李元兴以五里为界,五里内的村子在居中的村子设置一个堂,秦王农庄一村的已经不用在祠堂之中聚集上千人同时学习了。 新建的学堂可以有三百个孩子同时读书。 至于年龄再大些,学问高深些的,能参加县考的都在秦王庄旁边新修的大学堂学习。 “看到这里,本王心中真是高兴!”李元兴是真高兴,这才是平和的景象。 老李头施了一礼:“这一切都是秦王殿下仁厚,娃娃们才书可读,老有所养!” 李元兴笑笑没有接话。 老李头家两个年龄在十四五的孙子已经和好的面,白面。这是七世家换种子时分给各家的白面,老李头认为这是好日子,应该让几个孙子吃一餐好的。不但有白面,大锅里还煮着羊rou,真正是要开荤呀。 白已经起了,可李元兴的到来,却让老李头反应过来,这面起的少了。 李元兴却在此时挽起了袖子:“看本王亲自下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