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4节 岭南论 (第1/2页)
杜如晦不怕工程大,也不怕秦王李元兴把事情整的他,他只是怕大唐的官员跟不上李元兴的思路。 杜如晦向李元兴讨了一个差事,那就是监督耀州至长安大路,以及泾河桥的修建。并且向李二上了表章,要这个差事。同时申请,请天英阁讨论,再派一大员负责监督长安至洛阳的直道修建工作。 监督!李元兴认为这是好事,有一个当朝大员关心着,也让朝堂之上的人顺便也多关心一下,路修的好了,对经济有多么大的帮助。 而另一条路,才是李元兴心中向往。 岭南冯盎拜访秦王庄,大唐秦王出迎五里。这是大唐报头版头条的新闻。 为冯盎准备的午餐极是简单,四菜一汤。分别是红烧rou、清炒菜心、葱爆羊rou、酸辣土豆丝。汤是生汆丸子汤! 酒也只有二两,是秦王庄出的竹叶青! 菜色简单,却激ng美! 没有预想到了大摆宴席,而是普通的四道家常小菜,而且还是五个人,四菜一汤,倒是主食很顶饱,是秦王庄出品的羊rou泡馍,这道美味长安城中多有流传,但都冠上从秦王庄厨子那里学艺的名头。 冯盎有些受宠若惊,无他! 因为这四菜一汤是秦王殿下亲自下厨,而且还有秦王妃到场,这是家宴,很亲切的感觉。 说到见识,大气,对各士族的了解,崔莹莹当在首位,七女也就公推了崔莹莹这次代表其他人出席了这家宴。 而冯盎则是与他的两个嫡亲儿子出席,其余人自然没有资格上这个席面。 饭菜简单,可吃饭却似乎不简单。 李元兴炒好菜,原本是要自己端上桌上的,冯盎次子冯智戴立即接过,作起了这传菜的活计。 菜上桌之后,崔莹莹亲自摆桌。 一张细白麻布巾摆在面前,然后上面是一个吃碟、一只高杯、一只小杯、一个筷搭,然后上面放着一双银筷。再下来是一只小碗,一个汤勺。最后,还有一个小竹篮放在一侧,里面是一块手帕。以及旁边放着的一块叠好的方巾。 上桌之后,李元兴将方巾夹在衣领上。这是为了防止有食物掉在衣服上。 “冯某感谢殿下盛情。”冯盎起身一礼。 “冯公不必如此,此及家宴,随和一些就好。其实作饭这种事情,要看如何去讲了。”李元兴一边示意冯盎动筷子,一边说道:“等我有了儿子,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教他作饭。这与伺候人无关,至少他可以照顾自己。” 冯盎用心思考着李元兴这话。 “殿下好深的用意呀,冯某受教了。想来冯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一但无人照顾,就算有满屋金银玉器,怕是也会饿死在屋中。男儿当自立!” 李元兴举起酒杯:“敬冯公,男儿当自立!” 在冯盎的心中,李元兴这也是在告诉他,他冯盎是大唐的子民,岭南就如同大唐的儿子。想要岭南好,大唐会照顾,但岭南也要学会自立,自强。 一个午餐吃下来,在慢慢聊天之中,竟然吃了一个时辰。 冯盎倒是很佩服李元兴,仅仅二十三岁的年龄,放开身份地位不提,这见识连他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李元兴就象是走过千万里路的人,心胸宽广,见识广博。 茶海前,崔莹莹亲手泡茶,泡的是后世铁观音,在大唐被称为乌龙茶。 冯智戴突然跪在李元兴面前:“请殿下大恩,收下某为弟子,某立誓!奉师如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个突然的变化让崔莹莹的手明显的颤抖了一下。 她非常清楚冯盎的身份地位,这个实际为次子的冯智戴才是冯盎最为骄傲的儿子。甚至有可能是将来的继承人。 李元兴也愣了一下,悄悄的侧目看了一眼冯盎,却是见冯盎面带微笑而不语。 “你我年龄相近,原本可以用兄弟相称。你选择拜本王为师,那本王问你几个问题?” “请老师问话!” “第一问,你日后想继承父位,成为一方大吏。还是想成为开疆扩土之熊臣,再或者,你有心想著书立传,成就一番传承伟业。再或者,你愿斗酒诗篇,游戏人间。人各有志,没有大志小志之分,问本心,才可成大道!” 好一句问本心,才可成大道。 别说是冯智戴被惊住了,就是冯盎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好一句问本心成大道。 崔莹莹却是默默记下这话。 李元兴还不知道的事情就是,长安城中士族公子千金的圈内,有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