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窥探记忆,笑谈众生之道 (第4/4页)
充斥在耳,有如山崩。这一刻,村民们跑的跑、逃的逃,全乱成一锅粥。有些人跑不动,干脆上了屋顶,以为借此一丈高度幸免于难。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红河村桓山而建,地势低洼,洪水涌入就好像把水灌倒碗里,别说上屋顶,就算爬到附近的土山上也没有幸存的可能。 眼见大水逼近村口,烈风鼓荡间,浪头已有五丈之高。 腥风扑面,一众村民眼中流露出绝望。 往常洪水逼近大禹镇水石碑自然而然就会减退。今日石碑开裂,神力已失,那浪头不减反增,高如海啸。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刻,终于有村民开始反省。红河村被大水吞没已成事实。而导致洪水引发的原因难道真是因为妖女的存在?但此刻妖女已经离开村子,洪水为何还不停歇,为何更加猛烈。一切的错或许不在妖女,而是人心。 就在浪涛触及大禹镇水石碑的瞬间,一道白光闪过。 虹颜料到洪水来势无常,下次发水时村中百姓可能还未撤离,这才故意停在镇水碑前查探。而这一查,不仅发现了石碑自身的秘密,更发现碑了中法阵四分五裂,早已失了“定水”神力。故此才损耗本命精气,在碑中重新设下结界。 此刻白光闪烁,方圆半里内登时升起一道光幕,将整个红河村合围起来,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 只闻“轰轰”巨响,洪涛如重锤般冲击光幕。霎时水烟四合。村民都看呆了,只见洪水当头洒落,又被光墙阻隔在外,虽有哗哗之声不绝于耳,但一点水汽都察觉不到。 惊叹之中,洪流已将这片山坳灌满。抬头望天,涟漪荡漾,天外山壁有如倒影,急剧摇曳。 没等一众村民反应过来,洪水已经顺势溢出山坳,继而朝远方涌去。头顶翻涌的水波渐渐平息静止。这一刻,水光之下的红河村就如东海龙宫一般,散发着霓虹般的迷人色彩。 就在洪水冲击光幕的那一刹,正御剑前往红河谷的虹颜忽觉一股大力猛击元神,眼前一黑。 云鸿等人大惊,幸好在他落水前接住了他。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众人的阵脚,云鸿不得不提议停在一处高地暂作休息。 一道正气打入他的背心,缓解其体内冲撞的玄气,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云鸿帮他号脉,一边的苏灵儿面色凝重,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师叔他怎么了?” “还好。”云鸿舒了口气:“只是动了真气,没有伤到本源。” 玄月皱着眉问道:“怎么回事,师叔怎么突然动了真气了?” 云鸿摇了摇头,将红河村设下结界的事情告之众人。苏灵儿听闻一脸憎恨模样,没好气道:“师叔也真是的!红河村里简直没一个好东西,竟然还为了他们损耗本命精气!” “都怪我没阻止他。”云鸿有些自责。 静萱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公子也不要太自责,虹颜仙长也是为了苍生着想。” “我没事,大家不要担心。”虹颜缓缓睁开眼,有了浩然正气作中和,体内的气流已经趋于平稳。 苏灵儿见师叔醒了,一下就扑了上去,眼中含着泪,有些难过:“师叔,你终于醒了!吓死我了!你以后不许再随便动用本命精气,你知不知道,我们大家都很担心你啊!” 虹颜先是一怔,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以前,他总以为修道之路寂寞而孤独,他永远是只身一人,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 云鸿也道:“灵儿说的没错,你以后真的不能随便动用本命精气了。你现在的修为极不稳定,如果本源再受损伤,随时可能坠仙,到那时就是大罗金仙下界也没用了。” 虹颜心中暖暖的,万年冷漠的脸上竟展露出一丝笑颜。 他推开苏灵儿,对众人说:“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们。” 云鸿道:“虹颜兄请直言。” “这里除了静萱姑娘,云鸿、玄月、灵儿,你们都是终南山弟子。尤其是玄月和灵儿,你二人已在终南山修行了十余载。现在我想问你们,你们可知,这天下之道分为哪两类?” 众人怔了一怔,都不知道虹颜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玄月疑惑道:“我曾听掌门说过,道有三千,如天道、剑道、五行道。术有五方,如幻术、奇术、请神术。法有八门,如阵法,火法,五雷法。但似乎没听说过道分还两类。” 虹颜望向云鸿:“你有什么看法?” 云鸿思索片刻,不得解,稽首道:“还请虹颜兄指点。” 虹颜站起身子,双手背负,望着眼前涛涛不绝的洪水。半晌后说道:“自小颖去世后,我一心求道,转眼虚度三百载。这三百年,我励精图治,勤学道法,皇天不负有心人,终是让我得成仙身。然而现在回头去看,才发现这三百年的苦修,我修的都只是一人之道。” “一人之道。”云鸿念着这四个字,若有所思。 “没错。起初修道只为了摆脱红尘困扰,以修道的名义使自身豁达。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忘却了烦恼,却又受到长生诱惑。直到突破地仙的那一日才发现,原来五百年寿命也很短暂,所以又想着修成天仙,飞升上界。” 说到这里,众人都沉默了一阵。苏灵儿问道:“修道不就是为了飞升成仙吗?” 虹颜轻笑一声:“以前我也这么想。可最近才明白,为了得道而修道如同舍本逐末,只是道的一小部分。因为在这之上,还有更高的一层境界,那就是:众生之道。” 虽然众人不太明白,但都觉得“众生之道”这四个字极具神圣。 “何为众生之道?”云鸿问道。 虹颜笑了笑:“这个意思就很广了,修道者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求得真解。所谓众生之道,需要历经磨难,任重而道远。可以是度化世人,劝人向善,可以是舍己为人,解救万民,也可以是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匡扶天地之风。总之是一条坎坷的道路。过去的三百年里,我都执着于一人之道,现在是时候修众生之道了。” 语意未尽,他已踱步至崖边,没入哗哗水声之中。水岸恢阔,众人望着他遒豪的背影肃然起敬。 没有人再质疑他为什么用本命精气去救那些不善的村民,只觉那句“众生之道”回荡于心,经久不散。 风,刮得正劲。 顺着水势而望,视觉敏锐的苏灵儿再次发现了小女孩的行踪:“缓漾在那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