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点仙话:仙的由来 (第1/2页)
一、仙: 仙一般的组词是神仙。 在民间传说和很多作品中神和仙几乎是一样的存在,大致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长生不老,起死回生或者是移山填海等等特殊的法术或者仙术。 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 从字体看,一人一山谓之仙,意为人往高山登,不畏惧困难。有些像是道家归隐山林的意味。 仙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汉传佛教在翻译佛经和教义解说的过程中,将“仙”文化进行了捆绑和单方面的阐述,然而不同体系不可以混淆对比。 〈名词〉 (1)会意。本作“仙”。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同本义 仙,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仙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神仙,古代汉族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仙女。 (8)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11)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话说妖精 二、神仙的几种说法: (1)指经过人的不断修炼,不断领悟,心灵境界达到某一种超脱的状态,人的rou体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 (2)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的人物。 (3)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4)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神”与“仙”的差别 神,常作为一种信仰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他们经常是有职位或者有责任的,不如一些门神,天界的四大天王,龙王等等,有些就是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中国的神在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种的同时也有先天尊神与后天封神两类,先天尊神如三清,后天封神如关羽。 仙,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仙不同于神有先天的存在,仙只能通过后天的修炼而成。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把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不是佛教信徒的修行人)翻译成了仙人。 汉传佛教在翻译佛经和教义解说的过程中,将“仙”文化进行了捆绑和单方面的阐述,然而不同体系不可以混淆对比。 神仙世界 真则为神仙,幻则为众生。 古文字是巫家所创,用法上可能是集合该字读音的几种不同意思,字形上只得突出一种,其字形本义与一般含义不能画等号,只显示此义受创字者之重视。 “真”在甲骨文里,上半部是“人”,下半部是“鼎”,鼎为高级祭器。 孤立地看,难以确定其具体会意,但可确定其一个要点,即与“神人”有关,而联系后来的用法,其会意为,真即某种高人的神化,或大巫之超升。 一说,真字从贞字变形而来。 贞之本义乃卜问神灵,即通神以了解隐秘的本然事情。 真与贞同类,皆通往超形世界。 真字的异体字,是小篆字形,应该比甲骨字更细致地展示了真字的字形本义。 它结构复杂,上面的匕(hua)、即变化(《说文》曰:“匕,变也”,徐灏云:“匕、化,古今字”),次上为目,表示形体,次下部分表示隐藏,下面的八,表乘载的工具。会意为:者,变化形体而返回神秘世界或返回本原。它与“贞”,有共点又有个“八”。 《说文》曰:“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这里,天指神秘的超形世界,即形上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